作者: 隰苓_ | 来源:发表于2018-04-29 10:29 被阅读0次

    一晃也已大三,在学医之路上摸摸索索,也按部就班的学习、实践、见习,愈学习愈觉自己的稚嫩与浅薄。

    大一上,满怀对医学的憧憬与崇拜,老师偶尔安排的临床课程,让我新奇不已,国医堂的老师们都自有一番气度,予患者关怀,解病人苦痛,一个又一个中药井然有序的排列在处方笺上,让我隐隐感到草木的生生之力。那时只学习了中基、人解等基础课程,一切都如雾里看花,但对中医却有一番执着,想着自己哪天也能笔下生花,指挥中药,高歌猛进,瓦解疾病的壁垒,彻底治愈病人。但毕竟年幼,课堂上会走神,考试前会熬夜去刷题,会被校园形形色色的活动吸引,一颗心总是漂浮着,计划读的经典未动,想要背诵的条文未背,一学期下来也不过是读了几本教材,背了几道习题,勉强应付考试,基础学的并不十分扎实。

    大一下,开始学习中诊,也算慢慢接近临床,从自己和身边的同学开始,摸摸脉、看看舌苔,一切似乎很简单,那时的课程没有很紧张,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自制力,不愿意读枯燥乏味的书,借着点小聪明,依赖所谓的重点,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平时有参加社团的义诊,不过运用的技能很有限,有时一个上午都在帮别人量血压,或者只是简单的煮药粥药茶,慢慢地觉得学医不过如此,有时甚至心生厌倦,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低谷。有时家人朋友问我一些问题,我也语塞,不知如何回答,只能推脱未学。书本与实际脱节,中医,成了我拉不开的弓,不知如何去运用。

    大二,开始学中药方剂,一股脑的背药性赋、方歌,但也只是背,并不能十分理解,听老师上课所讲的医案,心生钦佩,但仍感无力。暑假有跟老师抄方,但因为老师比较忙碌,一些病人病情复杂,以我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去分析,老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给我细讲,且有些病人病程很长,症状也不是在我这短短一月的见习就能改善的。挫败感、无力感,负面的情绪总是会出现,不过也慢慢开始理解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疾病并不是都能治愈的,医生也不是万能的,我们都是普通人,一起在生活的洪流中抵抗病魔,改善症状,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如今大三,学校安排了床边见习,也让我们选择了本导。形形色色的病人出现在我面前,医院的老师根据我们的水平挑选出合适的病人,让我们自己去望闻问切,去讨论、去开药,真正参与其中,我像一个脱离襁褓,开始学步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跌跌撞撞向前迈步,慢慢拉开中医这张弓,也许臂力还不够,但如胡适先生所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现在,我每天去看病人,感受他们的脉搏,问他们的病情,感受到医患之间亲密的关系,病人以生命相托,我必竭力解除苦痛。结合临床,上课时对老师所讲的病例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有时对于临床的困惑,也能与老师交流,亦师亦友,很高兴能在南中医遇到那么多经验丰富且和善可亲的老师。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在精学中医的基础上,课余时间,我自己也选读了学校开展的任选课,跟针推专业的老师学习,去博物馆、去学习推拿,越来越觉得中医与很多东西都息息相关。我也慢慢体悟到,医学是一门临床学科,但基础也必不可少。在学医道路上,我试着去推开一扇又一扇的门,登上一座又一座的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以期看到更广博的中医世界。

                                                      又又2018.4.2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so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