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救过三星、反超索尼、干掉松下,顺便还成了全球第一!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就是我们鼎资软件的重点客户——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鼎资软件是做微软ERP起家的,为ATL提供的微软ERP,帮助ATL在6年时间里,销售额从10亿到100个亿,实现10倍的增长,我们为有这样卓越的客户感到自豪,也希望ATL未来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下面就分享一下ATL成长的故事!
前天一打就趴的中兴,被人捏住的命门无非是两个字——技术!
而今天这位,刚好是中兴的反面极端。这家技术在手、天下我有的公司,就是动力电池界销量排名全球第一的宁德时代!
而它的前身ATL也很厉害,当年三星深陷爆炸门,而大陆地区的事故却寥寥无几,原因是这一地区发售的Note7,电池供应商是ATL。
而ATL和宁德时代的背后,站着的是同一个男人——曾毓群。
这个人不简单,一个学造船的却跑去钻研电池,还一不小心两次创业成功。第二次创业成立宁德时代,只花6年销量就超越前老大松下,成为全球第一,3年利润翻了80倍,堪称凶猛。
业务强,市场也帮忙。它在2017年11月10日首次披露招股书,4个月后一更新,仅24天后就闪电过会,打破了富士康36天的最快记录,只等吉日上市。
今年科技部发布了独角兽榜单,里面宁德时代排名第六,与今日头条和菜鸟网络持平。
另外两位,都是深入渗透我们生活点滴的巨头,只有它默默站在行业背后,不显山不露水的拿下1300亿估值。
如果顺利上市,宁德时代大概率将成为创业板第一股。
穷学生遇到2大伯乐去创业
却差点赔光100万美元
曾毓群的学生时代,大家只要记住两个关键词就行了:宁德、跨行学霸。
他出生在宁德这个福建传奇的东北一角,先是轻松考入上海交大船舶工程系,后被分配到福建一家国企造船,没想到待了不到3个月就不干了,跑到东莞新科磁电厂跨专业做工程师。
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两个影响他人生轨迹的两大伯乐。
第一个伯乐是陈棠华。陈棠华是他的顶头上司,曾毓群工作认真又能挑担子,陈棠华就使劲提拔。就这样,曾毓群从小组长,一路做到新科最年轻的工程总监,而且是第一位大陆籍总监。也正是陈棠华的悉心栽培,曾毓群先后几次去美国留学,接触到了世界上最前沿的电池技术。
第二个伯乐是梁少康。梁少康是新科的执行总裁,当他看到1997年全球第一台MP3横空出世时,立马意识到新的电池技术就要来了,“必须重新研发!” 然而,总公司却没有批准。
于是,去意已决的梁少康决定改行做电池,能人曾毓群成了他的第一目标,但当时曾毓群差点被深圳另一家公司挖去做总经理,最后只能让陈棠华出面游说,曾毓群这才松了口。
直到三人一起组建了新能源科技公司(ATL),曾毓群心里也还是没谱,因为团队压根不具备做电池的基础。正是这一时冲动,才有了今后与国际巨头分庭抗礼的本土电池企业。
初来乍到的小本公司,是没法和经营电池多年的索尼、松下比的,而且日本企业自动化程度高,质量过硬,斗不过。
苦苦思索时,诺基亚一款翻盖式手机打爆了市场,里面配的是索尼的聚合物电池,团队一拍大腿,就是它了!虽然难啃,但团队押宝未来电子产品配套的电池,一定会火。
确定了方向后,曾毓群带着100多万美元飞到美国,找贝尔实验室购买其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授权。可谁知道,买回来的竟是一堆花架子!
按照贝尔实验室的配方,锂电池倒是做出来了。然而,到了第二次充放电后,电池就膨胀变形,最后直接炸了。
曾毓群气的立马跑到美国对质,对方却推卸责任,“20多家企业都买了,都没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也没办法。”
为了购买这项授权,公司账面上的钱所剩无几,电池却变成雷池,曾毓群又急又愧,回去就把自己关在实验室,整整两周没有出门。
最后从带回来的100多页电解液手册发现,聚合物锂电池最被业内诟病的地方是沸点很低,85度就到上限了,而“贝尔配方”中,有些物质的沸点能到93度。
曾毓群重新弄了7个配方,一个一个排除高沸点的化学物质。神了!电池不鼓包了!
解决了生死难题,ATL回身碰上了好时候。手机开始普及。不少厂商都从韩国企业处买组装套件,其中只有电池是可以自己改动的。
ATL看准机会,价格砍一半,容量增一倍,立马打开了市场。仅3个月,新能源就实现了盈利,到2002年末利润已经超过500万。所以此后,死磕技术成了ATL的不二法门。
拿下苹果宝马两个大单
脚踩两大风口干到全球第一
随着手机市场越来越大,迭代越来越快,能坚持做研发的公司也就越来越少,毕竟赚快钱哪个年代都有。因为理念不合,ATL最大的股东居然撤资了!
但ATL不为所动,依旧按着自己的研发步子走,而这份坚持吸引来了一位秘密客户。
这家公司叫苹果,需要电池的是红极一时的iPod。两家对质量吹毛求疵的企业最终走到一起,一合作就是15年,ATL顺着对方的发展扶摇直上,黑马变龙头。
到2017年,ATL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聚合物电池生产商。
2004年一次粤港汽车的招标,他接触到了电动车用电池。虽然项目没赚到什么钱,却让他在踩中了上一次消费类电子行业的风口之后,提前准备好打下一个风口:新能源汽车。
2008年,国内开始用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广新能源车,试图在汽车产业中换道超车,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电池。
2011年,曾毓群看准机会,带领ATL成立动力电池团队,后团队从ATL独立,取名宁德时代(CATL)。
如果说ATL的崛起归功于苹果,那CATL的爆发则要归功于宝马。
2011年底,华晨宝马筹备首款纯电动车“之诺1E”,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合作伙伴。宝马是苛刻的,光是生产标准就给了一份800页全德文的文件,另外还要专门派一位高级工程师在工厂待两年,全程监工。
只有宁德时代接住了,它也因此成为了国内首先打入合资车企的动力电池厂商,与奔驰、宝马、大众等公司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除此外,站在风口之上的宁德时代也受惠于政策红利。中国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市场,宁德时代的营收也从8.6亿攀升至近200亿。
现在,每天都有排成长龙的车队从这里出发,将宁德的电池运往世界各地。吉利、北汽、上汽、宇通、东风和长安等车企先后成为宁德时代的客户。
另一边,就在宁德时代不断开疆拓土之时,它一直以来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却慢了半拍。一直在国内市场排第一的比亚迪,此前一直坚持高举磷酸铁锂大旗,但2014年开始三元材料电池兴起,两者兼顾的宁德时代抢得了先机。
而且比亚迪一直没有对外开放动力电池供应,等到2017年初回过神时,后者已经势不可挡,在销量上实现了反超。
就这样,曾毓群这个动力电池行业的后来人,却反而站在了最前面。锂电池行业是技术致胜的行业,谁对技术更重视,就更能脱颖而出。
锂电池自身也面临很多待解难题,以及安全性、环保性等质疑。尽管已成独角兽,但曾毓群却一刻都不敢松懈。
虽说从技术看,CATL遥遥领先,但要避免柯达式的悲剧,领先不等于快。
企业越大,危险越大,
核心技术在手才不会无路可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