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其实想要那只梨

我其实想要那只梨

作者: 应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7-28 00:05 被阅读47次

    从前爱看武侠片,剧中的侠男侠女四处流浪,快意恩仇,好不快活,全然凭着“我想”度过一生:遇到厌恶者,可以破口大骂,像鲁智深一样居中坐下,痛快骂一声“你那伙鸟人”;遇到中意者,可以横剑挥袖坐下,套用紫霞的话,直截了当问对方愿不愿意和自己走;遇到知心者,可以不管其他,日复一日高山流水。可真到了自己的小日子里,决定我们行为举止的,往往是那些“我应该”。

    荀子所论人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人性有恶,生而自私,道德塑造让人学会自持。随着道德认知的不断加深,人们在做决定时会不自觉否认“我想”,而去肯定“我应该”。


    青春期是“我想”与“我应该”混乱的时期。青少年们一边追求着“我想”,一边又总是陷入有失偏颇的“我应该”的泥潭当中。曾经有一位女性朋友(简称小A)和我诉说她的“初恋”经历,在这里给初恋打上双引号是因为,某一天小A突然意识到自己那时早恋的初衷并不是“我想”,而是“我应该”。在她懵懵懂懂的时候,身边认识的女生都在早恋,她想,自己也应该在青春的时候放肆一把,尝试一下同龄人尝试的事情。事实上,她并不喜欢那个男生,“恋爱”关系三个月后结束了。她说:“我一直在做女朋友应该做的事,以为这样就能知道恋爱中双方的真实想法,可结果令人失望,我没有感受到恋爱的愉悦,我想我不应该尝试。”

    原来小A是一个试图在幼稚中保持清醒自持的女孩。


    张无忌不懂“拳学之道在于神,意在力先方制胜”,向谢逊请教,谢逊说:“你尽管记住,以后你总会懂的。” 我以前也不明白为什么“与人交谈要从脑中撤回第一句话”,但随着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我早已深以为然。

    脑中的第一句话是“我想”直接说出来的话,这句话可能透露着愤怒,可能泄漏了嫉妒,说出这句话会让交谈双方都倍感不快。这时候,“我应该”说的话会让关系缓和,合作更加愉快。我曾经和一个前辈谈到这个问题,他问我,与人相处,何必这么吞吞吐吐?真心朋友为何不能以真心对待?

    总是对普通朋友施加善意,笑意晏晏,却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带给了家人,这样也不大合适吧?自私地发泄情绪让人头脑混乱,自持地替人分忧让人倍感温暖。所有的关系都需要维持,不管有多亲密。

    不是孔融不想要梨,而是孔融觉得自己应该让梨,这才成就了佳话。这从“我想”到“我应该”、自私到自持的过程,就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其实想要那只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yn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