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P营销微信快营销第1站新媒体营销圣经
如何利用新媒体打造个人品牌/IP?

如何利用新媒体打造个人品牌/IP?

作者: d54395f5c050 | 来源:发表于2016-12-26 07:24 被阅读42次

写在前面的话:一直想写一篇打造个人品牌为主题的文章,只是恐惧这个题目太大,迟迟不敢下笔,另外还有一个担心:自己都不是IP,凭什么告诉别人这个呢?是的,正因如此,我才想“勇敢”一次。

我在一本叫做《高效演讲》的书中读到这样几段话,让我更加有了这次的“勇气”:

1、信心来自挑战自我的过程,通过战胜困难来产生信心,倘不如此,信心就会消失;

2、想克服恐惧,你只能做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向自己证明你能处理好它,能战胜它;

3、人类沟通的一项神秘法则是:当你给予的时候,你会变得更有趣,恐惧感也就消失了,因为你要实现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个人,魔力效应就会出现;

后来我发现那些成功打造了个人品牌的人都是一个给予的人,如此,我也很乐意把我的所思所想分享给大家,我看到一个又一个个人品牌(IP)的实现,背后都有同样的原理!

那么,我们开始!


第一部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在打造个人IP中的价值?


首先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是怎么改变这个世界?

1、信息流通的成本趋近于0;

2、信息传播的范围全球无死角;

就这两点本质性的东西,互联网尤其是在最近的20年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今天在互联网上的一切应用:电商、支付、沟通、打车、订餐等等等等,都得益于此。

其次从整个社会来看,今天整个社会正在全面的互联网化

过去几年还有再谈传统企业要不要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今天来看再也没有传统企业了,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谁也离不开互联网了,所有的企业、个人都已经融入到互联网中,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必须“触网”。

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今天我们的父辈、祖辈,今天的四五六线城市、即使最偏僻的农村的人也几乎都在使用智能手机,他们使用微信,还学会了抢红包。

就连街上乞讨的人,我们认为通常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也普遍摆上了二维码。这是社会在全面互联网化的一个个缩影。

第三:电子商务的社交化、一切互联网应用的社交化

最近两年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有人在说网红、网红经济、网红电商;

最近两年我们看到淘宝开通了电商直播,最近抖音也在尝试涉足电商;

支付宝作为一个支付工具,从2013年推出来往以来,2016年又推出“校园日记”“白领日记”为典型的两个圈子,因为充斥着许多大尺度照片,许多网友将支付宝戏称为“支付鸨”。

支付宝在社交上不可谓不努力,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今日头条一个原本依靠算法推送信息的平台,这两年在加快了社交化的步伐,推出了类似微博的“微头条”等社交功能。

最近郑州的空姐遇害案,网友又扒出来滴滴顺风车这个打车软件竟然有评价同行旅客的功能,滴滴现在关停了这个功能。

以上案例都在说明不同的互联网应用软件,都在千方百计想争抢社交这个流量入口。

同时我们也看到近几年兴起的微商市场、云集微店等,其实他们做的就是用社交的方式卖货,也就是社交电商。

第四,人人都是自媒体

今天的人们,只要有了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下载安装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软件,这个时候他就变成了一个“电视台”,随时随地可以发声,随时随地可以可以接收信息和发布信息,这在20年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在20年以前,媒体都还是中心化的,传播的中心是在家里的客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收看CCTV,今天的媒体已经去中心化了,人人都是中心,电视都没有人看了。

人人都是自媒体化,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这就导致今天的营销,传播的理念不一样了,方向不一样了。

第五,媒体产品化和产品媒体化

新媒体也是一个产品,它能解决用户明确的需求,而不单单是个信息发布平台。

比如新媒体“凯叔讲故事”,它的作用就是代替爸妈给孩子讲故事这个工作。

比如“谷阿莫”,他做的服务是把一个电影用5分钟讲清楚,帮用户节省时间,增加用户的谈资。

这两个人的服务,与其说是媒体,不如说是产品更为贴切。 

无论是前几年可口可乐的歌词瓶、昵称瓶,还是江小白、农夫山泉、小茗同学等,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了媒体化,媒介更像产品,而非媒体。

未来的产品,已经不是产品本身,如果仅仅是产品自己特有的物理属性,这已经无法超越竞争了。

未来的产品,是一个传播的载体,是一个交流的载体,是让人看到后就想后面会有什么故事的载体。

从冷冰冰的产品,到有温度的一个活生生的人,营销变了,产品变了,时代的选择变了。

产品媒体化,产品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一个场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实现分享和传播,吸引大量的消费者。把产品当媒体——这种价值有时候甚至比互联网营销还管用:

一条广告一般只能跟消费者接触几秒钟,付出的就是百万级的预算。而产品本身,可能跟消费者接触几小时甚至几天、几年。如果产品带有媒体属性,反而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人人都是自媒体&万物皆媒,导致今天的营销,传播的理念不一样了,方向不一样了。

互联网上半场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用户的高速增长,互联网下半场,用户不再增长,内容成为了营销之王.

这就是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注意力经济来临、移动场景阅读时代来临、参与感时代来临、社会化传播时代来临;所谓注意力经济,我们打造个人品牌/IP本质上就是攫取广大粉丝的注意力,粉丝们每天的碎片化时间是有限,平均一天4小时的碎片化时间,IP就是在争夺粉丝们的注意力,多花点时间给你。

所谓社会化传播指的是基于人对人的直接传播,而不再需要传统媒体这样的“中介”平台。

新媒体最大的价值就是传播,传播就是把一个事放大无数倍。今天实际上是个“播——传”的时代,你播一个事,别人觉得有意思、有帮助就帮你传开了。

举个成功传播了自己栗子:

这个人是北大的杨勇,人称“杨众筹”,在2013年以前他的身份是北大校友会的秘书长,2013年底他用众筹的方法做了一个“北大1898咖啡馆”,从那以后至今,他就每天大量的发朋友圈,一天10条20条的发,介绍他的众筹案例、分享众筹的心得体会,他很勤奋,连续多年都是这种“打鸡血”的状态,慢慢的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多,找他的人越来越多、加他的人越来越多(4个微信,至少20000人),众筹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2014年他又众筹1个亿,在北京的金融街开了一家金融客咖啡,其他还有餐馆众筹、口腔医院众筹、加拿大还有1029咖啡馆,全国各地还有很多1898咖啡馆的分店等等众多案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2014年底他在国家会议中心开了第一届中国式众筹年会,来了3000人,第二届年会来了5000人,第三届年会来了6000人...

他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推动中国式众筹的生根发芽,从0到1,从一个案例到1000亿的众筹经济生态,他在早期演讲中多次提到:他的中国式众筹之所以那么快的发展,首先要感谢的就是微信,因为在2013年他推出来中国式众筹第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的时候,微信也刚刚推出来朋友圈,他就利用朋友圈大量的传播他的众筹方法、理念、同时再去找到更多的人和他一起来这个事;

经过三年的发展,他已经稳稳做上了中国式众筹教父的位置上,成了中国众筹届的第一品牌(2013年那会,国内也是众筹热,有成百上千的人号称是众筹的第一人,杨勇是最成功的一个)。

他传播的方法很简单:选择朋友圈作为主要传播平台,配合微博、公众号、书籍出版、线下年会,围绕什么是中国式众筹?进行大量的、持续的传播,四个微信号,每天20条朋友圈,连续三年不停地发原创,这份坚持就已经够成功的啦。


什么是新媒体?

网上有很多的定义,还有学术上的定义,不太好懂,我的解释就一句话:相对于过去的广播、报纸、杂志、电视等最近几年新兴起来的被广大用户所经常使用的媒体就是新媒体。诸如微博、微信、今日头条,还有一直播、秒拍、快手、抖音短视频平台,喜马拉雅语音平台等,新媒体平台据统计有100多个,主要的也就这十个八个。

这么多的新媒体平台该怎么选择?

我觉得从三个维度去把握:

1,自己最擅长的

2,用户最多的

3,有流量红利的

比如你很擅长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展示才艺,那直播或短视频平台就是最好的,比如你很擅长些文章,那么公众号可能是最适合的;另外还有考虑用户的多少,要选择主流的媒体平台,微博4亿用户、微信10亿用户了,同时还会有一些新兴的媒体平台,用户还在迅速的增长,这个时候它是有流量红利的,比如抖音,最近半年来用户增长很快,已经突破1个亿了。

做新媒体的传播,还有一点要注意:流量来源于不同的平台,并没有哪个平台能覆盖你全部的粉丝,所以要有新媒体矩阵的思维,就是把你的内容分发到不同的媒体平台上,让更多的人看到。比如我可能就是你的粉丝,但是我基本不看直播和短视频,如果你只在这些平台去传播,那么我就看不到。

还有一种矩阵是开设多个微博或多个微信等,这样的形式也叫媒体矩阵。

也有一种矩阵叫“网红矩阵”,通俗的理解就是很多人一起互推,就是两个或多个IP捆绑在一起,实现传播的乘数效应(papi酱和罗振宇合作的贴片广告招标会能引爆的原因也在于此,papi酱借势打造papitube也是如此,一个人再精彩,也火不过一群人)

5G时代即将来临:未来是一个直播的时代

文字、图片依旧是最容易传播的介质,但从传播效果来看,视频和直播是最好的。

微博甚至成了网红基地!打造个人IP要抓住每个阶段平台的红利期,才能事半功倍。目前微博还是非常重要的平台(标签功能、粉丝社群功能),微信、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头条号等可以多平台运作。

多平台化下的IP打造才是终极目标。


第二部分:打造个人IP背后的秘密

打造品牌,不管是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还是个人品牌,其核心原理都没有变过,只是时代不同,依据的平台不同。

比如在中国,老百姓认为什么是大品牌:①品牌是实力,品牌是上CCTV,广告响就是牌子响!②品牌是地位,品牌就是销量第一;③品牌是明星代言,一个太少、三个更好!

我们看到过去做品牌很多都是到央视这个最大的媒体平台打广告,提炼一句广告语+画面不停的重复重复再重复,最典型的就是脑白金,十几年了还是那两个人,还是那句送礼就送脑白金。

过去打造个人品牌,我记得五年以前,前沿讲座包装出来很多一线的讲师大腕,给他们一个独特的定位或提炼出一个好主题(比如细节决定成败之于汪中求)然后拍成一套视频,各个地方电视台播出,各大机场书店循环播放…

到了今天新媒体时代,你会发现打造个人品牌还是没有变,只是平台换成了新媒体为主。

最近两三年网红被叫的比较多,网红有点泛滥的感觉,但我认为网红只是大家对网络上火起来的人的一种统称,可能是觉得网红这两个字比较亲切吧,或者找不到别的词语表达,比如罗振宇、吴晓波、papi酱,你除了叫他们网红还能叫什么?叫明星吧,不太合适,做多叫个大咖吧。

我们用新媒体打造个人品牌,也可以说是打造某一细分领域的“网红”“明星”“大咖”,这样说也不为错,看个人喜欢那个了。

1、我们先来看对网红的几个定义:

网红就是“网络红人”的简称,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行为而被网民关注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人。

网红是在各个领域里粉丝投票选出来的小明星。网红和传统明星归根到底只是成名的平台不同而已。

我最喜欢用的一个解释是:IP是自带流量的人格!这里面有2个关键词,一是自带流量,一是人格化,所有的IP到最后都是有独特的人格的,粉丝能感觉到他是一个活生活的人,有温度的人,触手可及的人,这就是人格化!

2、网红是连接点,超级网红(IP)就是超级连接点

网红并不完全等于直播主播

网红也不是美女的代名词

网红也不是微商,千万不要用做微商的思维做网红

网红应该是长期输出内容、提供价值的意见领袖。

网红成为超级网红的前提就是要有人格化。

人格化:让粉丝知道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了人格,粉丝就愿意为你付出。

3、网红/IP=内容

从网红1.0到网红5.0,期发展的历程就是从“价值附着于网红创作的内容”逐渐的转变为“价值附着于网红”,内容的变革也将以“内容为核心”升华为以“人格为核心”。

网红之所以是网红,并不仅仅是因为网红可以输出内容,而是因为网红本身=内容。

4、内容为王: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不变的真理

在内容泛滥,注意力稀缺的碎片化时代,粉丝往往是找不到想看的内容的。

在传统媒体时代,这是媒体和出版人的职责和使命;

在互联网时代,这是搜索引擎的使命;

在社交媒体时代,超级网红接受了这个使命。

一旦网红和粉丝之间建立了长时间的连接,粉丝会因为喜欢网红输出的内容而喜欢网红这个人。这个时候不是因为网红输出了还内容,而是因为输出内容的人是网红。

网上有个1%法则:

在网上的100个人中,只有1个会创造内容,10个会与其互动(点赞、评论等),而剩余的89个人仅仅是浏览。

只要你开始输出内容就已经是1%中的一员了

5、无论哪个领域都能诞生一个垂直类网红

每个网红都应该输出不同的价值观

内容的输出是展现价值、积累势能,内容永远是网红获得势能、展现价值的最好方式。

输出不同内容,关注不同领域,拥有不同价值观,还要有独特的个性,还要有独一无二的标签(选择你最具特点和代表性的那个点),然后进行放大。

无论哪个领域都能诞生一个垂直类网红,比如:健身、美食、旅行、美妆、服装搭配等。

6、个人品牌/网红/IP引爆的秘密?

到了新媒体时代,打造个人品牌原理还是一个独特的定位(标签)+持续不断的输出内容(重复重复再重复)。

啰里啰嗦那么多,其实利用新媒体打造个人品牌就这一张图。

贴个标签——围绕标签各种角度和形式的输出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把这些内容,通过排版编辑配图等一系列的细节美化手段,包装的漂漂亮亮的,出去勾引人去看去传播。就是这个流程,都是可以学会和掌握的。唯一无法学习和模仿别人的,也无法教的就是内容的调性和人格化。

举个给自己贴标签很经典的栗子:

先看几张截图

宝二爷,原名郭宏才,币圈大佬,原来是在山西平遥卖牛肉的,2013年来京学习电子商务,好回去用电商卖牛肉,结果“误入”币圈,卖了很多比特币,后来又还开了矿场,2017年比特币价格大涨,赚了很多钱,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

但是在币圈众多的大佬当中,怎么用自己独特的标签让人识别出来呢?他既没有高学历(高中毕业)也没有显赫的职业背景(不像别人动不动就是海外留学归来、密码学博士什么的)。

今年年前年后的几个月里,我突然间在朋友圈、微信群里看到大量这个手势,还有人把它做成表情包进行传播,开始我以为是大家觉得一直涨这个手势有意思,自发的去传播。后来我把宝二爷微信、微博往前翻看,找到了这个短视频,这个短视频里宝二爷明确的号召大家多转多发,把币圈炒热,让更多的人进来,有更多的人才能把币价炒上去,才能一直涨,他本身无论在上面场合都会刻意传播这个手势。

就这样“一直涨”这个标签就牢牢的贴在了宝二爷身上,他也因此名气更响亮了,而且大家都知道了那个喊一直涨的人是宝二爷。

小结:个人IP化营销流程

定位: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标签,能够与其他人区分开来,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

传播:懂得还要敢于传播,多平台持续不断的输出内容

转化:找到变现模式。让粉丝从认可你,过渡到认可你的专业、你的产品

另外就是要很勤奋:比如最知名的服装电商网红雪梨,她的网店里到处是她在国内外拍摄的服装样片。雪梨曾说,她在这些照片里,看似随意,姿态轻松,妆容完美。但现实中,一张这样无懈可击的照片,要拍几百张才能选出一幅。

自媒体人胡辛束的“名言”:哪有什么女超人,我只不过把你们打炮的时间都用来做微信号了。

最后这句话和大家一起共勉!

作者微信:zhufu118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利用新媒体打造个人品牌/IP?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ad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