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知止不殆

《道德经》知止不殆

作者: 言雄南 | 来源:发表于2023-02-07 13:09 被阅读0次

知止不殆

本章重点是说明道无名而质朴的特征。道,永远都是无名的。万事万物随时变化。“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道,虽然细微,但它的应用却可以无限,没有谁可以令它臣服。

大道虽然细微朴实,蕴含的力量却很强大。为人处事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时刻谨小慎微,就能使万物宾服。所以,“朴”虽然细微,但不要轻视它,因为它的作用非常大。这也说明了如果不注意小地方,就会危及大局。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诸侯王若能坚守大道,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那么“万物将自宾”。宾者,客也,万物就由你做主,都向你臣服归依。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地相合,阴阳交会。也就是地气上升,碰到冷空气,才会下雨。天气干旱所下的雨叫甘露,又叫甘霖。雨是平均的,不会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天地无心,所以才做到朴实无华,对待万物都持平等的态度。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有了天地万物之后,才渐渐产生了各种名称。二十八章说“朴散则为器”,也是这个意思,“道”衍生出了万物,才渐渐有了名器。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有了各种纷杂的方法、理论,社会也就因此变得混乱,令人无所适从。所以,老子认为文明的发展要适可而止,过分发展不知适可而止就会发生问题。就像现在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终究会给人类带来大麻烦。

“知止可以不殆”,是本章的精华所在,劝人见好就收,行事不可过分,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这也是“知止不殆”这一成语的来源,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也是这个意思。贪心过盛不“知止”,必定招祸身亡。人生之祸大多是由于不知足而起的。今天的社会,那些落马的高官,哪个不是因为放纵欲望不知停止,一任性情贪色贪财最终面对铁窗。不止,会有家破人亡的危险,事败业衰的危机,甚至亡党亡国的警钟。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知止不殆

    知止不殆 本章重点是说明道无名而质朴的特征。道,永远都是无名的。万事万物随时变化。“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道,虽...

  • 知止不殆能力圈

    知止不殆出自老子《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才不会倦怠。 有时一往无前,不...

  • 知足是一种智慧,知止是一种境界!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知止,是中国哲学中独有的一种智慧,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这...

  • 知足是一种智慧,知止是一种境界

    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知止,是中国哲学中独有的一种智慧,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知足是一种智慧,知止是一种境界》

    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知止,是中国哲学中独有的一种智慧,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道德经》知止不殆2

    知止,是为自己设定一个底线,也是为工作制定一套规则。行于当行,止于当止。这是一种坚守,一种担当。知止,是一种生存力...

  • 道德经解读: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解读: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出自《道德经》第44章,它的原文如下: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

  • 幸福,在于知足

    《道德经》中说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经历万千坎坷,方知平安就好;看遍世间繁华,方知知足就好。 人...

  • 幸福,在于知足

    《道德经》中说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经历万千坎坷,方知平安就好;看遍世间繁华,方知知足就好。 人...

  • 道德经·第32/81章 - 知止不殆

    道德经·第32/81章 - 知止不殆 春秋时期 · 老子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知止不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ax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