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解构微表情

解构微表情

作者: 甄相方法论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14:07 被阅读30次

提到微表情,大多数的人,能够想到的就是几年前在网络上大火的一部美剧,叫做lie to me。

这部剧通过主人公在破案,向我们展示了大量的甄别犯罪嫌疑人是否说假话的桥段。

让观众一时间觉得这简直就是神剧,里边所运用到的技能简直就是神技,让人不明觉厉。

当然,有心的观众也会在剧中偷学一两招,作为自己居家旅行防身必备之良药。

比如说,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眼珠向左看就表示他是在回忆,向右看,就表示他在撒谎,在虚构事实;又比如说,当一个人手指的方向和眼睛所看的方向不一致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就是在撒谎,等等。

我们要说,这种能够在网上找到的剧情和经验总结、一句话的判断,几乎都是错的。大家不要随便把剧中的事物,当做自己行动行为的原则或者经验方法,这种方式是很有风险性的。

我们简单阐释一下,有的人他在回忆的时候,他会向左看,他在虚构事实虚构情境的时候,他会向右看,然而这只是一部分人群,并不是全部。如果你能够留心观察自己的一举一动的话,那么就会发现,很多的时候,你在回忆的过程当中说话的状态下,有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往右看,而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有可能是,你的右方有一个很明显的标识物,而这个标识物被你的眼睛作为了一个不自觉观察的焦点。

我们再说一下另外的一个判断,这个判断的源头,那是克林顿在做一次演讲的过程当中,他所手指头指的方向和他眼神所看的方向不一致,那么很多专家就会以此来推测这次克林顿先生的演讲在这里撒了谎。然而我们要知道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什么呢?就是演讲,他到底是在做什么,怎么做?

绝大多数的演讲都不是即兴的演讲。尤其是像这种公众人物,在做每一次演讲的时候,慎之又慎,他都要自己在内心或者真实行为中,反复演练多次,以达到他自己期待的某种效果。

所以他在演讲时所回忆的是什么呢?

他回忆的是他排练时,自己讲述的内容。因此手指所指的方向或眼神所注视的方向,可能完全不一致,有可能手指的方向,指的是演练时自己演讲内容的方向,眼神所注视的方向很有可能就是听众的方向。

这种按照无数次反复训练所展示出来的效果过程,我们管它叫做单项表达,他在这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姿态,眼神,举止,动作,都可能是一种刻意的演绎,前提是只要他意识到了这个方面,他就有可能针对这个方面加以刻意地训练。

所以我们要指出的是,这种简单的总结,没有特定情境下的“一句话判断”,都,很有可能是错的,不要随便的加以应用。

然而,当有一些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可能会走到极端的另外的一个方面,认为微表情微反应这个东西是不科学的,是假的,是不存在的,甚至认为是一种玄学。

但这么认为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来看待“微表情微反应”呢?

总的来说,这一门学科在上一世纪,就已经有大师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认真研究,并加以实验和总结了。发展到近些年,这一门学科已经有了相对独立的体系化的客观应用条件和可以验证的方法方案。

我们来解释一下微表情微反应的应用的原理…

我们知道,我们在日常的行为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我们管它叫做“刺激”。这些刺激有大有小,我们在这些刺激之下,通过我们内在的反应机制,做出我们应有的行为。

通常状态下,我们做出的行为基本都是符合社会规则规范的。

但是,也会有异常情况。这时候我们会根据情况采取两种机制来主导我们的行为。一种叫做情绪主导,一种叫做生物性的主导。

我们画一个示意图,是这样:

面积越大,表示这种主导机制对我们接下来的行为影响得越深。

我们在工作或者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当中,大都会用社会规则来影响或者来约束我们,告诉我们自己不能太任性,要顾全大局,要符合他人的对我们的某种期待。

要随和,要友善,要被他人接受和认可,这是大部分人所采取的一种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但是,在特定条件下,比如你的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或者你的安全有可能受到威胁,甚至伤害的时候,你的情绪机制和生物性机制就有可能占据对行为影响的主导的地位,从而让你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当然这种行为也有可能保护你的某种安全。

比如说一个人愤怒的时候,他的情绪机制就主导了他个人的行为了;当一个人突然遇到了某种大型猫科或者犬科动物的时候,他会下意识的马上做出逃离的动作或摆出打斗的姿态,这就是生物机制主导了他的个人行为了。

这就是从通常状态,到异常状态下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下图中可以清楚到展示出来,我个人喜欢把它叫做异常膨胀。


情绪主导示意图

但这种状态是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观测到的,在这一领域当中,大多数人都能观测得到的,持续时间很长的反应(某种分类方式下,一秒以上的反应),叫做大表情大反应。

那么什么又是微表情微反应呢?

简单来说就是动作幅度,没有前者那么夸张,持续时间也没有前者长,情绪主导和生物性主导的表情与肢体动作,受到社会规则主导的观念所制约、影响、压抑、甚至被演绎出来的表情或反应。

举个例子

比如有一个词叫做皮笑肉不笑,说的就是在社会规则主导下一个人应该采取微笑的姿态来作出反应,这是皮笑,然而肉不笑,指的是他的情绪和生物性主导的反应机制,并没有促使他产生“肉笑”的行为。

这就是微表情,在我们的眼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他表面上在笑,我们有可能能看到,有可能看不到的是,他的内心里其实并不在笑,根本原因有可能在于他也许根本不想笑。

当一个人在微表情微反应这一方面的洞察力足够强大的时候,他是有很大概率能够分辨出对方是否有异常的反应的。

以上,其实就是微表情微反应的科学依据了。简单说就是,需要在某种特定的刺激条件下,某人产生了情绪或者生物性上的反应,并且,被社会规则条件所制约了,那么这时候出现的微小情绪或者肢体动作变化,就是微表情微反应专门学科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了。

至于微表情微反应,具体有什么样的行为状态,以及有什么样的适用范围,我们应该怎样具体的应用,一旦应用好之后又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效果呢?我们下次再一步一步的继续拆解。

相关文章

  • 解构微表情

    提到微表情,大多数的人,能够想到的就是几年前在网络上大火的一部美剧,叫做lie to me。 这部剧通过主人公在破...

  • 微表情

    先来感受一下测谎仪 坐在冰冷寂静的房间,设备绑在身上,面对一个个尖锐的问题。 测谎仪真的有用吗? 测谎仪的原理三...

  • 微表情

    最近在看一部美劇《別對我撒謊》,是講一些通過微表情來進行破案的事。我覺得微表情非常有趣,雖然我們各不相同,但是我們...

  • 微表情

    今天 老师讲的微表情 你懂吗 那为啥 你还紧绷着 那张面没有表情的脸 你知道 你脸上的肌肉 已然 不听使唤 你究竟...

  • 微表情

    1、人脸微表情识别综述,徐峰,自动化学报,2017.3 (1)微表情的特点:持续时间短,1/25s到1/3s的时间...

  • 《微表情》

    ​ 关于作者 姜振宇,国内著名测谎专家,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主任,领导着国内首家应用微反应理论进行测谎的研...

  • 微表情

    服管袖埋了一道金线 朝霞缠头青丝给了千山暮雪 深谷琴瑟弹罢一声绝响 描红画眉纤指凝却万丈飞涛 樱须鬃顶飘散了血色的...

  • 微表情

    我为什么用这个主题呢!就是今天学习的文章,说实话今天学习的确实受益,以前没太注重这方面,以后要好好运用,今天有点晚...

  • 微表情

    我是射手座,一个崇尚自由的星座,喜怒颜于色。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在别人眼里是不成熟的标志,自己内心反而会觉得是一...

  • 《微表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构微表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bb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