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看中西教育

我看中西教育

作者: 西西和虎妈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23:59 被阅读0次

    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是时常看到褒扬美式教育的贴,这倒罢了,有时贴里有意无意流露出的褒美贬中的调调,让我不大苟同,有些情感喷薄而出,不吐不快。

    笔者八零后,拿的是国内文凭,本科以一分之差落榜外省一所全国排名前十985,考分不上不下,高出本省考分本一线58分。后来务实了些,硕士博士均读了本省985,博士期间美国交换1年。现旅居新加坡。其他国家不知道,对中国学龄前至大学教育非常了解,美国大学、学龄前教育基本了解,新加坡的学龄前至中学略有了解,大学比较了解。不敢说笔者的论调一定准确,视角所致,敬请一观。

    笔者是中国教育的受害者更是受益者。为什么说是受害者,要从小学到高中的经历说起。我的小学初中基本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所要做的是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小学从村办小学转到市里,带去办公室的时候老师拿着我的暑假作业说来了位好学生。那时候的好学生就是写字工整,看起来乖顺。因在乡下野惯了,所以进去之后体育完全没问题,优势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音乐和画画之类艺术性的项目基本是七十分上下,惨不忍睹。不过没关系,这类课在六年级之后基本被占,而艺术体育类在现今素质教育中的重视程度跟经济发展直接挂钩,文艺复兴必然源于经济的腾飞。如今中国的孩子绘画舞蹈乐器演讲,十八般武艺上阵,在一线至三线城市中每位孩子至少一门傍身。我们初中有个口号依稀记得是初一打基础,初二发力,初三冲刺。初一看不出什么,初二班级前十名的格局会改变一番,初三冲刺,师长父母给的概念就是考入市重点就意味着一脚跨进大学之门(这个概念误了我,后面再谈)。小学很快乐也不难,初中每天晚上回家前,老师会留一黑板题,抄在本子上带回去做。老师教啥学生如果不打折扣做啥考试成绩一定不会差。我学习还行并且初二所谓发力期也没落下有两个因素:第一是爱做数学难题,第二是爱阅读。上世纪九十年代家里新装了电话,数学老师会留一两道提高题,我晚上最爱做的事就是做出来跟闺蜜电话对答案。只要有字的东西我都爱读,新学期发下课本的当天,有故事内容的例如课外阅读书和历史书基本就翻过一遍,平时没事的时候就会把感兴趣的翻来覆去读一遍,因父母在外地工作,家里没人管,最大的乐趣就是周末去新华书店看闲书,但每次都有罪恶感,好像过分放纵了自己。这种罪恶感到了初三消失无踪,因为换了一位特别的语文老师,他发现有同学偷偷看武侠,于是上课时让我们做了一道题:写四个带恶字的成语,恶字分别在成语的第一、二、三、四的位置,各位看官,想到了吗?天龙八部里的四大恶人。于是乎这种罪恶感消失殆尽我也因此在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先按下不表。初三的冲刺阶段也伴随着轻松一刻,那一刻就是初中的会考,没记错的话语数外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因为简单毫无悬念拿下全A,后来当年的中考化学不考,当年八千多名考生,我第22名进了市重点,跟我并列的那位仁兄后来常年霸占市重点第一第二名,全校闻名。笔者是怎么堕落的呢,高一入校春风得意马蹄轻,整个一学年沉迷于小说不可自拔,父母认为高分入市重点,大学一定没问题,他们对大学也知之甚少以至于我没有压力地考了不及格,校排名百名开外。痛点便来了,小学初中的教育是填鸭式的,老师喂啥吃啥,老师喂的就已经足够多,相当于新加坡十分流行的各种补习。到了高中不完全是这样,老师教完,除了作业之外的练习是需要自己安排的,吸收的好练得够,才能拿到高分(我还真没遇到那种不用功就学好的天才,当然也是格局所限),能够保持清醒,学习习惯一如既往地好的学生能够一直优秀,这种优秀到最后已成为习惯。待到高中毕业时, 每人的书桌下无一不是厚厚的一摞试卷和习题集参考书。谁的多上一本,他的那科考分基本会多上几分。笔者在高二上学期因家中变故幡然醒悟,差不多像有些帖子里写的美国重点高中的4/4/4,睡四个小时,只是没有四杯咖啡,只因此物对我除了催眠,没有任何帮助。整个高二衣带渐宽终不悔,除了语数外有老本吃的三科,理化生自己找参考书习题集,没有任何补习,此种情况下年级排名拉回到30-50名左右,凭实力上市重点的学生没有几个甘于落后,大家都在奋进,失去的时间无法挽回。为什么说自己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因为不管成功或是失败,大学前的应试教育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历练,最大程度开发了大脑记忆功能,训练了为达到目标制定计划并实施的能力,极大地培养了意志力,在后来硕士博士的历劫过程中助益良多。笔者经历的是三线城市高考,全国卷,一线城市的高考情况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也有耳闻,不可否认家庭的背景对考生助力良多,各种现实问题和人生的多种选择闻所未闻,如985教职工子女可以本一线入,如校长有点招名额,也比如美国高校有校友制度,校友子女优先录取,有种族平衡制度,亚裔比例偏低等等,有人就有江湖,哪儿都一样,等再上一个层次读研读博身在局中,会发现不过如此,我的子女应该会少走很多弯路,与资本的原始积累、书香传家一个道理。中国应试教育对寒门学子跨越阶层的大门一直敞开,这种硬实力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人生。中式教育的弊端一定有,但是金子哪里都能发光,也见过智商高一无所成的,意志力才是关键,金须是真金。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中学时父亲连我们姐妹上几年级都不清楚,却赚钱写字养花讲做人做事的道理;母亲通常会在寒假开学第一个月月考后胖揍我一顿,因为假期在乡下玩得太high,月考总落到班级五名之后且乱发脾气,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她从不干涉,除了被打的当时会痛,其他时间我感到极大的自由,这顿棍棒教育鞭策我奋进,能让我老实一整年。所谓快乐学习我认为50%以上的父母并不能很好掌握这个度,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不是全无是处。中国七零后八零后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以引导为主的家庭教育呼声很高,名校私立学校国际学校概念很浓,资讯发达的今天国际化确实是大势所趋。语言艺术体育等素质教育强化些许,可是教育的本质并未改变,依然是训练和思考,跟打怪似地闯关。

    再说说中国大学教育,笔者写这篇文章还有个原因是友人提起美国一所中上流大学给学生的一个论题:清朝是不是封建国家?友人认为这篇文章难度高,非国内可比。然我却认为,这是中国高考历劫后每个考生都该游刃有余的议论文,无非就是从800字拓展到3000字的区别,中国人对清朝后期的评断是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且分期问题学术界并无定论,作为美国高校学生完全可以独辟蹊径,若是我,会纵观整个清朝给出非殖民地社会性质作为论点,查阅文献列出英法西葡等殖民国家殖民地的特点给出论据,并且从政经文三方面论述,得出结论。当然也可以说是殖民地属性为论点,这恐怕更合大学教授的胃口,那就重点论述晚清现状,往殖民地相关性上论述,总之一条,言之有物,这个物一定是在大量史记文献基础上得来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像我们在中国高校学着通信、计算机、物理、材料,却写着各种报告,读国富论,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论中国人的精神…..到了大学,就该无限思考,大学应该是思考的天堂,会进入更广阔的天地让之前的非人训练得到实战的机会,就该如龙入海。笔者感到骄傲的就是像收割机般将各种喜欢的荣誉拿了一遍,包括军训,可是最在意的大二参加的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却颗粒无收,甚至没做出来。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了其中奥妙,这就是名校和普通高校的差别。但这次失败促使我从通信转向了电子。人生的失败与成功不是绝对的,往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尔之砒霜吾之蜜糖。

    笔者有幸参加过美国一间世界排名百名左右高校的博士答辩和新加坡一所亚洲排名第一第二高校的博士答辩,审过两篇新加坡高校的博士毕业论文,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国内高等教育不差,从博士论文的严谨程度、学生动手能力看中国只强不弱,弱在鼓励创新不够,国际交流不够。有些人说美国宽进严出,中国严进宽出,其实都不尽然。中国博士入学考试我认为挺难的,数值分析英语还有专业课,可是博士毕业也不简单,特别是有论文要求,参与国家核高基项目的,不可能不严谨,我的导师审我的论文五遍,第六遍定稿,每一遍都极其认真。再看美国和新加坡,入学后第一年到第二年博士生会有QE(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相当于国内的中期考核),QE不过就麻烦了,美国那所学校实验室一非裔兄弟,曾拿过总统奖学金,QE没过,拿了硕士学位走人,而国内中期考核是走过场。我审的那两篇博士论文,第一篇还好,第二篇也就是硕士论文的字数和水平,图表都不够支撑结论。有些帖子写国内高校导师让学生写论文自己放第一作者,这种现象存在但并非主流,通常都是大老板下的小老板带大老板的博士,自己有职称要求于是要求学生多发一篇,虽则五年毕业,但是他们很多有额外补贴,这和新加坡有些高校导师要求学生先做staff干一年再读博或者拖着不让毕业或者毕业论文投出去后转做一段时间staff有些相似,只是没有论文要求。但笔者国内毕业单位的所有博士博导均没有这种习惯,如果有会被无情鄙视,甚至非项目组人员发表论文挂名都有严格的要求,未参与项目者不得挂名。笔者无疑是幸运的,博士期间花了两年修完学分完成了博士所有的工作量,第三年申请到美国访问的机会。我的导师在国外学习工作十年,他认为完成工作量出国深造应予支持,衷心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国外导师的权力更大,当然学生投诉或者换导师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笔者经历的这两所国外院校博士生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均本校老师,导师决定答辩委员会成员,其中美国那所学校答辩委员会一名导师还在国外度假,视频答辩,而中国则必须有一名外校博导是答辩委员会主席,非常慎重。还有贴吐槽国内教授鱼龙混杂,这国内外都一样,展开说都是槽点。借一下师兄来新加坡做教授的感觉,说新加坡的本科生真的不如国内985,有的人怎么教都不会反而马来西亚和中国过来的留学生要好教一些。只能再说一次,有人就有江湖,江湖无奇不有。

    再说说中新的中小学教育,笔者为孩子也算殚精竭虑。中国越来越多的父母吐槽老师把压力转嫁给父母,建微信群让家长督促作业等等,然而即便如此,老师还是会兢兢业业地把教授内容和作业奉上,回家巩固的内容一目了然;新加坡素质教育训练的是能力,学校教的东西父母并不完全清楚,然则残酷的选拔从小三就开始,甚至于小六会考一考定终身,滋生了多少全职太太,补习达人,以刷题著称的孺廊小学老师说本校的孩子不需要补习,因为学校的题做好就可以了,这间学校的调调也就无限接近于国内名校了。

    先说到这里,还有很多暂按下不表且待下回分解。写本文也想强调一点,不管有无梦想,不管身在何处,怎样的拼搏付出都不为过,这是华人的特质。偏颇之处请君见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看中西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bv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