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扩展Ethernet
- Ethernet上的主机之间距离太远时,信号衰减使CSMA/CD协议无法正常工作。
- 过去使用电缆Ethernet时,借助转发器扩展Ethernet的覆盖范围,IEEE802.3规定,两个主机之间最多可以经过三个网段。
- 现在使用光纤和“光纤调制解调器”扩展主机和集线器的距离。
- 使用多个“集线器”可以连接成多级覆盖范围更大的树形Ethernet,但此时冲突增多,网络吞吐量下降。
数据链路层扩展Ethernet
- bridge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进行“转发”和“过滤”。
- bridge依靠“转发表”转发帧到对应接口,如果帧的来源和目标接口相同,则丢弃此帧。
bridge的优点
- bridge使Ethernet各网段成为“隔离的碰撞域”,增大了网络吞吐量;
- 可互连不同物理层,MAC子层和速率的Ethernet。
bridge的缺陷
- bridge的“存储转发”过程增加了“时延”;
- 在MAC子层没有“流量控制”功能,当网络负荷很重时,bridge缓存会溢出,出现“帧丢失”的情况;
- 广播消息过多时,可能出现“网络拥塞”,也称“广播风暴”。
bridge的其他特点
- bridge是“即插即用”设备,按“自学习”算法逐步建立转发表。
- bridge丢弃“CRC检验有错”和“帧长错误”的帧。
- “转发表”中会记录帧进入bridge的时间,“接口管理软件”定期扫描转发表,将一定时间以前记录的条目删除。所以如果A站点一定时间内不发送数据,转发表中A站点的条目就被删除。保证转发表一直反应最新的网络拓扑结构。
- bridge还使用“生成树”算法保证任意两个结点之间只有一条路径,避免帧在两个结点之间“兜圈子”。根网桥每隔一段时间就对生成树的结构进行更新。
源路由bridge
- 透明bridge的路由不是最佳,所以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
- 源路由bridge发送帧时,将详细的“路由信息”放在帧的首部中。
路由信息的获取
- 源站以广播的方式向“目的站”发送一个“发现帧”,发现帧沿着所有可能的路由传送,同时记录经过的路由。
- 到达目的站后,再原路返回,源站从中挑选一个“最佳路由”。
- 以后经“源站”向“目的站”发送的帧的首部,都携带此路由信息。
Ethernet交换机
- Ethernet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实质上就是一个“多接口网桥”。
- “接口”直接连接主机或集线器。
- 交换机可以同时连接多对接口,使每对互相连通的主机“无碰撞”地传输数据。这极大提高了传输速率,是交换机的最大优点。
- 内部具有通过“自学习”算法逐步建立的“帧转发表”。
- 有些交换机采用“直通”的交换方式,不必将整个帧先缓存再处理,在接收数据的同时根据目的MAC地址决定帧的转发接口,提高了转发速度。此时它不检查差错。
- VLAN:利用“交换机”可以方便地实现VLAN,它是主机间与地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合,每个VLAN帧都带有“标识符”,表明自身属于哪个VLAN。
- 802.3ac标准定义了Ethernet帧格式的扩展,VLAN协议允许在Ethernet帧格式中插入4字节的“VLAN标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