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跳房子”的游戏。沙包一旦扔出线外或者压住线,就输了。但还是百玩不厌,尤其背过身扔沙包的那一刻,非常兴奋happy。
可是,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利用“跳房子”的方法,万万使不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86569/5238d296747af632.jpg)
幼儿园,为了防止孩子乱动,教师让宝宝们把小手背在后面。午觉时间,有些精力旺盛的孩子被教师愣是按在小床上躺着不许动。
小学,孩子们活泼好动,班主任的一声声大吼,个个都乖乖地大气不敢出。手抄报要求打印的,不能自己画,让打印部的老板忙忙碌碌却高兴不已。
初中,男女生要保持距离,女生要求剪短发。父母嘱咐要听老师的话。写错作业罚写几十遍甚至更多。体育和音乐几乎大部分成为摆设和装饰。
高中,科目增多,辅导书紧随其后,试卷多了,作业多了,课间十分钟形同虚设。体育或者音乐,几乎是奢望。更不用说社会实践活动。
进入高考倒计时100天,楼道里,985或者211大学的名单赫然纸上,在眼皮底下晃动挑逗。
从小学到高中,食堂的饭菜,几乎是裹腹之味,如出一辙。
大学,生活似乎自由了。
这就是中国的孩子们。
也许有很多理由,没有规矩,哪成方圆。
孩子的成长是门艺术。
但是有多少家长和学校老师,把孩子们真正地当做艺术去对待?
如果从儿时展示孩子们的天性和本质,到成年的年龄,将会是价值丰富的艺术画作。
但是事实很残酷无情……无可奈何……
框架里的生活,似乎让大人们骄傲:“我的孩子很懂事听话”!
可曾知道,懂事并不代表优良的品质,自我的绽放。听话并不代表优雅的言语,乐观的表白。
固化的模板,减弱或者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和动力。
于是,树依旧是树,树不是那么茂盛;山依旧是山,山不是那么伟岸;河依旧是河,河不是那么宽阔;路依旧是路,路不是那么遥远。
固化如冰,融化为水,才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86569/db3e2a86d742bc8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