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果没有,那就去创造

如果没有,那就去创造

作者: 热血青年1993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12:01 被阅读22次

这是刘裔山的第63篇文章,本文总共3506字,阅读需要11分钟

如果没有,那就去创造。这是我在2017年趁早年会上聆听到的一句话,来自新加坡趁早读书会会长——grace。热血,狼性,也很荣耀。

2018年,由于这句话的启发,自己也演变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其背后的逻辑,是打破常规。用一个创造性的思维,去理解规则背后的含义,然后拆解规则,最后重建规则。于我来说,势在必行,也乐在其中。

本人在11年的时候,不慎被卷入中国计量学院的图书馆,直到多年以后,也无法从这股强大的旋涡中脱身。

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说话吞吞吐吐,思路不清的傻瓜,多了一个在一位位身姿曼妙、知书达理的颜如玉的身边流连忘返的迷途少年。

大一那年,这位迷途少年,很不幸,也就是我本人,前前后后读过不下70本成功学的书籍。导致我现在几乎对于所有成功学的文章、书籍、信息,都免疫了。

一般,我不读鸡汤。如果,我看了鸡汤,一定是因为里面有干货。何谓干货?字面意思,就是鸡汤倒掉,鸡骨头丢掉,留下的鸡肉,营养美味。那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真正的含义,包括思维的闪光点、以及这个看似鸡汤的逻辑,别人是如何真正落地的,这其中,我能够得到什么收获?

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去掉鸡汤的无用杂质,去找寻其中为我所用的营养。但是,如果有选择,我一定先读经典名著,鸡汤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毕竟,时间是有限的,为什么不去填充优质的东西呢?

自制葵花宝典

故事的开头,其实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我生命的19岁,本应该享受着青春的年华,在象牙塔中如饥似渴啃食的我。因为一次意外,有了一生中最难得的机会,有了濒死体验。(详情请见:你的力量?)

这一次的重大变故,给身处青年的我,造成了十分巨大、十分深远的影响。19岁,正是刚要成熟的时候。我却第一次感觉死亡距离我是那么的近,从前觉得遥不可及的时刻,那短短的几秒钟内,被淋漓尽致的体验到了。我从当前的时空中抽离,一下子来到了生命的尽头。

这种体验,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出十分之一二,但是我异常深刻地知道,它,深深地改变了我。在看过了生命的尽头之后,异常平静,异常清晰,异常特立独行,异常强大。因为你经历了生死命悬一线之后,其余的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

在生命的尽头,我的关注点,是在回想自己这一生,有什么事情是我想做,而没有做的。

这也就决定了,在我后面的生活里面,我会几乎百分之百地,听从于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去做事情。我越来越清晰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需要的是什么。不再害怕别人的质疑、不解、甚至是攻击。一个人这一生,首先应该做好的角色,不是父亲、子女、朋友、恋人,而应该是自己。先充盈自己,然后再去扮演其他的角色,这成了我的信条。

随着我的关注点全面放在了自己身上,于是我开始做了详细的每周计划,计划自己每周要做什么事情,每个月要做什么事情。这也是我做时间管理的,最初的雏形。

总共做了两个学期的时间管理。我一直保留这两个本子,我觉得一些珍贵的东西,一定是值得被书写和保留的。这两个本子,是那段时间自己的一个非常宝贵的缩影。

开始了细致、认真的时间管理,每周定下计划,每周末复盘、统计执行情况。我知道那段时间,自己的状态可以用热血来形容。但是当我真正翻开这两个本子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很触动、也很感动。原来,从曾经的自己,一步一步变成现在的自己,都是持续着这样的状态,跌跌撞撞地一路走来的。时间,不会辜负一个真正努力的人,如果辜负了,大概率是因为你持续的时间还不够长。

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验如此长时间的心流。因为彻底放下了很多东西,比如别人对我的评价,我是不是一个合群的人,和寝室的关系是不是良好,身边没有同行者和我同行,我一个人如何坚持下去,等等等等。

因为我知道,这些事情,在人生中,是无足轻重。比起我临死后悔自己当初没去做什么事情,真的一切都没什么关系了。换一句话来说,我想应该是: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效率手册,却很意外的,自己画出了时间管理的账本。我也是直到17年的12月份,购买效率手册之后,才发现。原来,我画的横线,我记录的时间账本,我写的周计划。已经有一个专门的本子可以用来陈列的。

自己在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巧合?是时间管理的套路相似吗?是我的想法超前吗?我觉得都不是,或者说不全是。

我认为关键点是在于:是当你有了强烈的渴望去想要做成某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到那条路径,达成你的目标。

如果这条路,前方是波涛汹涌的河流,那就造个竹筏。如果前方是南墙,撞得头破血流,那就搭个梯子。如果前方是世界上最凶险的无人区,那就绕道而行,翻山越岭,曲线救国。

这个东西我没有,我还是等谁谁谁先做,然后参考他的吧。这个技能我不会,反正短期也用不到,那就缓一缓再学吧。

但是有一种人是属于:如果没有,那就去创造。现在看来,原来自己在那一刻,无形中践行了这句话。

自建侠客岛 

为什么要建立侠客岛?

时间飞速流转,来到了2018年第五周。

背景:在2013年,19岁的迷途少年做了一年的时间管理。随后他也想不起来具体是因为什么具体的原因中断。中断了4年,直到2017年年初,开始使用效率手册,重启时间管理之路。

整个2017年,我前所未有地感觉到时间管理给我的惊人力量,那种坚实的推动你成长的力量。这一年的时间密度,超过了以往,史无前例。原来点点滴滴堆积起来的时间,产生的效用是如此之强(详情可见2017年复盘:)

但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我,很快发现了效率手册的使用弊端:缺乏有效的互相监督,缺乏复盘交流。针对于这一点,经过了大概一个月左右的反复思考和打磨之后,将它写入了年计划。

套用新加坡会长grace的话:没有就去创造。我在年计划上面写下了:助人为乐:用自己的所学,去帮助五个人完成个人成长,并且发布公众号。这样符合smart原则,有监督、可量化、难度大、可以并联很多成长在其中。我就厚着脸皮把这个目标确定下来了。

前一个月,我一直在思考,到底要怎么去做,担心自己做不好,这件事情本身的不确定性,也让我十分困扰和焦虑。但是,既然写了,就先去做吧。成功了,是意外之喜,失败了,是宝贵的经验。

作为第一批侠客岛建岛成员,我们都做了什么?

第5周,小组建立。随后的几周,小伙伴执行的情况不佳。

自己也因为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尝试,一开始的心态是比较急于求成的。后面我也通过各种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加耐心,客观和冷静,用一个长期的眼光去看这件事情。慢慢的,看到了曙光,也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了成员的进步:

有的,开始深刻意识到自己曾经的问题,开始不再逃避问题,而是客观的看待自己之前的失败;有的,开始慢慢褪去浮躁,一步一步地去执行周计划;有的,开始从长远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

后续,经过大概5次的组内分享,成员基本完成了年计划的梳理和迭代。第15周,成员基本养成了按时打卡的习惯。现在是第20周(目前队伍是4人):

两名成员从一开始对于效率手册基本没概念,到现在建立了对于时间的感知,周计划的执行力,审视、复盘自己的能力。看到这一点,我是很欣慰。

附上其中一名成员的复盘:

另一名成员的寄语:

另外一名成员,从一开始没有年计划的概念,后续通过帮助进行年计划的梳理,进行基本的分解,到现在也走完了时间管理的基本闭环,复盘在此:

最后一名成员,我自己,从一开始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到现在看到成果落地,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同时,对于时间管理理论,经过了从头到尾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教授,体会更深了一层。最后,弥补了我团队运营,领导力的短板。

(附上我的复盘:)

所以,我才说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是势在必行,也是乐在其中。

岛主有话要说

看到每位成员,都能够有所成长,我很欣慰。想想自己的曾经,刚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方向。虽然执行情况不错,但是如果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实则有一半以上的任务,都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引导成员的同时,也是将之前的经验进行一个系统化的输出的过程。于己,是一次梳理,也是一次检验,更是一次借助外界,来修复认知盲区的机会。于人,是一个互相监督环境的提供,也是一次尽可能避免弯路的探索,更是共同前行的陪伴。

每个人对于自我成长的认知迭代,其实是需要花费长时间、大密度的缓慢思考和研磨才能看到改观的。不是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够做到、做好的。所以,这件事情也注定是需要很多次高质量沟通的碰撞,以及长时间的思考的打磨的。

在这个自己建的侠客岛里,我们不断修炼内功,切磋武功,你来我往。不知不觉,站在2018年的第20周,回看自己第5周的样子,你是否有所感触呢?

趁早的小伙伴,其实是人群中的极少数。我们奉行:想象要狂野,预言要自证。我们相信时间的力量,可以重塑一个人。

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是:当你的环境不符合你的期望的时候,就去创造一个环境吧。如果有些事情是势在必行,那就不要犹豫了。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执行。

单打独斗太累?那就抱团取暖;

如果没有,那就去创造;

如果势在必行,就想办法乐在其中。

英雄招募令

如果你也想加入我们,我们希望你:

1.把个人成长当做刚需。有强烈的个人成长的欲望,但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和或者监督。

2.拥有较强的执行力。一旦决定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好。

3.热爱沟通、分享。喜欢深度交流,喜欢思想上的碰撞。

我们的形式:

1.制定年计划,拆分到每周。每周一文字书写上周复盘+上周完成总分+下周计划。

2.每周二24:00之前会进行点评,给出针对性意见。

群内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我们欢迎进行深度沟通和交流,欢迎成员分享自己的干货,取长补短,欢迎在这个平台,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欢迎在彼此的陪伴下,共同成长。

如果没有,那就去创造。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如果你认真、仔细地阅读,经过了深入、充分地思考之后,还是想成为我们的一员,请点击公众号菜单栏联系我们,我们也很希望和你一起共同创造未来属于彼此的专属记忆。

相关文章

  • 如果没有,那就去创造

    这是刘裔山的第63篇文章,本文总共3506字,阅读需要11分钟 如果没有,那就去创造。这是我在2017年趁早年会上...

  • 没有,就去创造

    高效阅读实践营V3 21天阅读营快要结束了,我还想说一句,我一定要拿到奖学金,为了自己行动力,还为了自己做...

  • 没有,就去创造

    没有,就去创造如何应用到三个维度中? 工作维度: 如果你在你的公司不快乐,而老板又不赏识你,同事们又不喜欢你,这时...

  • 没有就去创造

    洗完澡默默的坐在电脑前开始写今天的作业,脑子里出现空白,真心的觉得自己的写作能力弱爆了,看到其他的同学的文章写得超...

  • 没有,就去创造!

    不会,就去学。 不懂,就去问。 没有,就去创造。 没有那么多矫情和幽怨,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且直接,简直比高速公路还...

  • 没有,就去创造

    收到先生的微信,没有买到从杭州飞运城的机票,只买到了需在洛阳中转的普快,且是硬座。 要坐着睡一夜?听着就辛苦,毕竟...

  • 没有,就去创造

    问句:你最近接纳了什么认知呢?‍‍ 一句话‍‍:明白了一句话‍‍一种感受‍‍。 摘:“境随心转,你怎么看待事物‍‍...

  • 没有就去创造

    今年和以前相比,我的目标更清晰了,而且更加敢想敢做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自己!没有就去创造,这是我2022年对自己说的...

  • 想到就去做,没有就去创造

    我们总有很多的事想去做,可是也总因各种各样客观主观的条件限制而不去做。我们总以为要万事俱备才能做什么,等有能力了才...

  • 想到就去做,没有就去创造

    火星爷爷的TED演讲“向没有借东西”风靡全台湾,也打破了我们的限制性信念 他没有健全的身体,却常常一个人出国旅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没有,那就去创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qg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