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这四个字会给到你压力吗?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哈姆雷特,一千个中国人有一千种立法,所以,这个“立“是没有统一标准的。确实,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80后这代人的价值观确实容易被物质化,这代人是在各种商业化行为下成长起来的,因此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立“所指的就是房子、车子、票子、位子、马子、孩子。如果要持这种观念的话,肯定会焦虑。因为在不接受父母资助的情况下,中国大部分人很难在30岁前独立买车买房。
其实,这种焦虑在根本上是受了本土文化影响所衍生的焦虑,在其他国家的文化影响下可能就没这种焦虑。中国儒家文化支配了国民思想上千年,不管是儒家观点还是道德要求,都会无形提醒着每一位成年人,在诸如七大姑八大姨的有形提醒下,每一位二十七、八岁的人,都会立马意识到三十而立这个点。好像三十岁这一年一定要有所成就,打工的要创业、没房的要买房、未婚的要结婚、结婚的要育儿。而那些过了三十岁还没“成就”的人更会给自己贴上道德压力的标签,从而传给下一代。如此循环,不焦虑就不正常了。
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与焦虑,我们就需要把这个“立"搞清楚,它到底“立”的是什么,了解后或许就没那么焦虑了。原创者孔子的三十而立,意思是人到三十岁时,需要懂得为人行事的原则;冯友兰也在《中国哲学简史》提高过,“立”则包括礼仪和举止得当;另外,《左传》也有提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发现没?以上的“立”都跟房车票没半点关系。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只要在三十岁前,能把个人定位、竞争优势、兴趣爱好、事业方向给确定下来就算很成功了。俗语术业有专攻,成才有早晚,大器晚成不可怕。
(哎,为啥越写越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