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中毕业那年暑假,心血来潮去学素描。
十五岁的微胖还可以称作婴儿肥,脸还是稚嫩的,身体已经开始像个大人。喜欢穿着校服白衬衣,肥裙子,背个大画板,永远站在3路公共汽车拥挤的过道,眼睛永远看向窗外,并且自认为眼神是迷离的。
画室是神秘的所在,进去有种肃穆感,静物像圣物陈列,画者表情凝重地在纸张与静物之间寻找对应,铅笔线条所到之处,立刻浮起一方小世界。
按照我爸爸的话说,我还是很有点美术天赋的,学了两个月,结班的时候,作品就被选上了展示橱窗。
爸爸看着我画的十字型和圆锥形静物的表情,就好像看到了未来的毕加索。
其实我一直不敢跟爸爸说,展示的作品,名字虽然是我的,但画面经过老师点石成金的补笔以后,实际上已经不是我的作品了。
我只学了暑假那两个月,对素描的理解也非常肤浅,然而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我把老师教授我的观念大致跟大家交待一下。
素描就是用铅笔或炭笔线条表现物体的绘画方法。对于我这个层次的学习者,素描就是用线条去表现静物的轮廓、光影及透视关系。
请留意这个词,线条。
说起来,素描就是这样一种既非常复杂,又非常简单的技能。
说它复杂,是因为它要表现的内容其实非常细腻。
就拿一个最简单的石膏静物来说:先用直线勾出它的大体轮廓,再依照光源,确定物体的受光、侧光、遮光三大部分,这是大块大面的处理;接下来将各个块面中细部,也同样依照受光、侧光、遮光分成小块、小面来处理。同时,深面里要留出反光部分,淡面里要空出高光部分,使它具备五调。还要注意小块、小面的明暗,使它们服从大面的统一调子,而大面又必须服从于整体。最后还要用过渡技术使它自然、圆润起来,直到表现出质感为止。
但这复杂的表现过程,体现在纸上却只需要一种技术,就是画线条。各种线条。
画面呈现的所有效果,都是由直线、平涂、弧线、回环线等形式,加上线条的深浅变化得到的。
画一幅素描作品,就是将精准的观察,敏锐的捕捉和合理的想像,通过线条的变化呈现出来的过程。所以也可以说,素描就是线条的艺术。
回到我培训班结束的那幅展出作品。之所以说它其实已经不是我的作品,是因为老师在原作的基础上添加的线条,才是使之层现出最后效果的关键。而在我爸看来,老师看似随意的补充,顶多就算个锦上添花——不就只是加了几笔线条而已嘛。
“以后成为画家,专业画画也很好!” 爸爸兴致高张地开着玩笑。
可我在认识了画画是什么之后,对这个提议一点兴趣也没有。学画这两个月里,做得最多的,就是线条练习:搭架子定比例的长横线、长竖线,拉轮廓的弧线,表现光影细节的平铺和回环……纯粹的机械活动,一点也不艺术。
练习枯燥不说,见效还慢——练了两个月,依然只能画出个生涩囫囵、立体感不足的东西。无法像一个真正“专业画画的”,用铅笔呈现出物体真实细腻的质感,这结果让我激情消退。
我没有兴趣继续研究那线条与线条的细微差异了,就连穿着白衬衫,背着画板的艺术生人设也吸引不了我——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拿过2B绘图铅笔,无论爸爸用什么手段说服我。
也许那时认识了李笑来,懂得了他说的耐心与希望,一切都会不同:老爸眼中的少年画家,真的有可能成为“一个专业画画的”。毕竟爸爸到现在也没忘记了老师笑盈盈跟他说的,“这丫头,学画画是块料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