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生活在山里,也不认为是在山里,因为你恰恰居住的是一块小小的平野,且眼力望过去,平整的一望无际,就象自以为心胸貌似大海其实却小的可怜。所以居家久了,就会有出去转转的冲动。其实也不会走出去的太远,如果用车程计量也就是一两个小时而已。
到山中去。这山并没有名,比较那些名山它真得没有名;但又得起个十分吸引人的名字,往往就会有虚名之嫌。一路走来,自在悠扬,停车驻足,山门屹立,秋风萧瑟,展望四方,壁立千仞,自然风雨剥蚀造就人文寓意,我立马闪现于脑海中一个词:石猴面壁。我给他们说,像不像。他们都点头称是。我们乘坐景区车子向山中去。山路崎岖,攀缘而行,好象这山景早就在心里似的,没有引起一丁点儿的惊叹之情,漠然是习以为常的那种。
山中杂树的叶子在寒风中已是显出秋天的苍凉金黄。远望树叶斑斑驳驳在阳光照射下分外醒目,并点缀成图画,近处透过叶的缝隙构成远景也会令人惬意。置身山中,步行攀爬一段路程,倒也有居高望远,一览众山之爽,地大虽平海大虽阔,但此山也有大大咧咧无所畏惧之挺立,群山簇拥不也快乎。山中没有高大盖世的松柏名木,一律是七高八低不成型的粗俗杂树丛,也没有流泉古刹更没有悠远的鸣钟槌鼓之声,我断定也不会有珍奇野兽,只见不时有几个陌生的游人在远处点缀,也不见得他们是来寻觅什么,不过是出来走走,或许有新的发现。
衣架上的衣服挂得久了,抖抖振作一下,也会精神一阵儿。假如这还是在春天,或是在春天的细雨过后,那些杂木的根茎上都湿润了,地皮也湿了,有一点绿意在里面,还没有绽放出来,再远远望去那山峦祼石,也有烟雨朦胧之感。这树叶就从此一天一天地发出幼芽,非常纤细地、睁开小眼睛、尝试地接受第一缕阳光,喜悦的拥抱,或有一阵寒流侵袭,它又缩将回去,最后还是阳光来了,它又展了绿的衣角,同时它也经历了一个轮回的反复,才懂得了生长的滋味。一年四季它经历了风雨霜雪的洗礼,眼下的这一片片不同层次的树叶,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甚至更多都在这个季节里呈现,就象是一张张生命的答卷似的,或大或小或厚或薄或精彩或垂落但它们是共同经历了每一天的晨起夕落,它们感受温热寒冷体会浓淡轻重,终还是以一粒叶子的颜色综合在叶蒂上。那远处的山峦、近处的山石、以及缝隙中的小生命不也是如此吗!生命都是一样的,都是太阳的赐予;生命又是不一样的,都是以自己的不同呈现来表达的。
下山的时候,同行的一位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哈哈,今天临出门的时候,我还在手边纸上写下了这行诗句呢。他也哈哈一句。生活中人们的想法也有相同的时候。不知什么阴差阳错,我想起了多少多少年前,高考的一道作文题,达芬奇画鸡蛋成了大师,另一则漫画打井出水判断,进行借题发挥,大多数人都把立意在了一颗蛋画到底、一口井挖到底,寓意坚持与执着。但今天想来,现实往往却相反,与其说是挖井倒不如说是挖坑,人非生而知之,恰恰人是生而不知之。我们都惯于挖井之乐,终不知将自己埋葬乎!想想身边的人与事,那一则不是此道的演义呢。远在天边的珠穆朗玛是世界屋脊高大威猛,脚下之蚁虫之轻微,无不是反者道之动。前些年有一金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国家当此,今想于社会、家庭以及个人乃至内心的思想也当如此。与这山中的一叶何其的相似,或许是生命长青的根本法则。在先哲的法典里曾有一句:察见渊魚。要少语。其实这句名言也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甚至不要把自己认识的那般清楚,一旦把自己认识得“水至清”了也就“则无魚”了。
人在山中,身在人海;
心在漂泊,性如清风。2021.10.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