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祝福:考得全会,蒙得全对,结果无所谓!
曾经赢在高考的我们,回头望望: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座小山丘。
在那个个体户还是偷偷摸摸的年代,高考被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算夸张,但仍不是一局定终生。
“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
早点挫折,早些内观自己,发现自己,是人生的大奖。
高考只是一座小山丘,自己才是高山。悦纳不完美,流着眼泪笑对失败,突破自己,才是越过真正的高山。
二. 说说那年,夸夸那年爸妈
不知何时开始,对高考的关注越来越古怪离奇。
想说的是,不要全社会起哄! 一切都正常,孩子才正常。家长照常,社会照常,一切正常,孩子们就正常发挥了。
各种关心背后,制造多少紧张、焦虑情绪。
那年,情况大不相同。
曾经的我们,高考第一天遭遇北方大雨,北方也不经常下雨啊。
那年考场,地势低洼,积水及膝。
没有父母送考,也不知是否有老师送祝福,路上警察也不多......只有对考试本身的专注:临出门不熟悉的古诗再看一遍.....
出考场,没有人送水端茶,也没有人抱怨这奇葩的大雨为什么下在7月7号(曾经高考的日期),各自驱车(自行车)回家。
无论离考场远近,只有回家。没有什么附近酒店休息一下的条件和思维方式。
有条件请假的父母可能会在家帮孩子做好可口的饭菜,仅此而已。
难道那年的父母不爱孩子吗?否!
和同学聚会,“忆往昔”,对父母大多心存感激: 感恩那年的爸妈,懂爱会爱。
无论是否走过独木桥,那年的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少年时代。
父母不是溺爱放任,而是对于孩子的要求很简单:有家教。诸如懂礼貌、守纪律、团结同学、尊重老师、乐于助人等等听上去很陈词滥调的东西。现在看来却是无私又宝贵的做人教育,是一种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帮助孩子们完成那个阶段的社会化:做一个适应社会的好人。
至于孩子们的学习,大部分家长不强加自己的理想和意志,也不会全方位为学习让路。属于孩子该做的部分,洗碗、清洁等等,没有人替代你,孩子们也往往自愿为操劳的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基于家长做人教育的根基,无论是否高考金榜题名,大部分人走向社会后都适应得很好,在各自领域顺利发展。
三. 放大格局俯瞰:
一部分高考成功者并没有成为人生的大赢家,反而因没有挫折而安于现状。因没有挫折,也没有得到上帝的特殊礼物:阅读自己,探索自己。没有机会进一步看到自己的潜能。而一部分高考失利的人,反而痛定思痛,激发出潜能,创造出令人惊艳的事业。
无疑,高考成功的孩子们是值得高兴和自豪的:证明自己在这项竞赛中是有实力的,也说明已经至少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一种好的思维能力、一种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人生不会一局定胜负,也没有胜负
而没有取得成功的孩子们和家长们,更应藉此大好机会和孩子们一起做好总结:人生不会一局定胜负,也没有胜负。
“Who knows what miracles you can achieve
谁能知晓 你可以实现什么奇迹
When you believe somehow you will
只要你相信 你或许就会
You will when you believe”
只要你相信 奇迹就会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