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他1932年的理论著作《连接的容器》中,他所表达的理论——“梦幻世界和日常生活一样真实”,梦境和清醒状态是可以互通的——也可算作他对于自己创造自动写作法的原因的一个阐释。这样对于梦幻和现实的“不区分”体现在他最著名的作品《娜嘉》中,小说没有固定的结构,不仅对“我”各种昏昏沉沉的思考和心理描述,也穿插着与娜嘉在巴黎街道上的邂逅和故事,更深层的述写了娜嘉的梦幻和潜在思想。小说虚虚实实,展示了大量无意识的梦境,给娜嘉一段段颓废轰烈的故事,赋以她带读者浮沉于现实和梦境之间、真实与虚拟之间、伦理和非伦理之间的使命,实现对现世的反叛和逾越。
(2) 拼贴:更新创造艺术的形式
在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中,充斥着各种奇特的、大胆的但细品之下很“妙”的词句组合。语言的结构层级是人类约定俗成的能使各种语素规律协调从而表达实意的法则,是理智的、规律的。布勒东的创作就打破了这样一个“旧”规律,以一种完全松散的状态安排字、词、句、段,像他推崇的毕加索一样:将两个实际意义相去甚远的元素联系在一起,追求语言的纯粹和偶然,从而催生出超现实主义活动的即时产物——痉挛之美,营造出“拼贴感”。一如有着“蕨菜般的眼睛”的娜嘉在文中喋喋重复的“火之手”、她娓娓她所见的“蓝色的风”、她想追求的“触摸一根沾染泪水的手指的宁静”……这些在现世中毫不关联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通过布勒东恣意的联想结合在了一起,迸发出了规律之外的强烈美感,是对文本创作表现潜力的创新性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