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相遇,怕离别,怕重逢,怕相遇后离别,怕一次又一次离别。怕逃不开轨道,怕逃开了轨道。怕时光匆匆,怕岁月悠长。怕不认识你,怕认识了你,怕忘了你,怕忘不了你,最怕忘记了你。——致霍金与简
前几年很喜欢看美剧BIG BANG THEORY,讲述了一群可爱的高智商天才的日常生活故事,开头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片头曲很上头,谢耳朵也很上头,这一群人带来的欢乐和感动,让人发现科学家并不是天外来客,也很可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6821/9399c3a0a1d08b9b.jpg)
片中,霍金来客串了一集,我当时就感觉,啊,居然我们是同时代的人。
前两天,寻找高分电影,看到《万物理论》评分8.3分,由奥斯卡影帝“小雀斑”出演,今年似乎与科学蛮有缘分,听过几本物理学的书,想着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对霍金的迷恋,那么纯真,心想就看看吧。豆瓣评分高的电影,没有坑。
请问大家,你对霍金知道多少?
在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只知道霍金非常有名,是当代最出名的物理学家,是渐冻症患者,《时间简史》作者,有一部很厉害的发声的机器,是的,我一下子以为我知道了全部,最出名的高智商科学家。我根本就没有想过,他的日常生活谁来照顾,他是不是有家人,我甚至忽略了,他是个病人,他也是人,也有感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6821/446e7790e8dd6101.jpg)
这幅照片,如果以前,我会写备注——霍金夫妇,可是当我了解了他们的故事,我不是写霍金夫妇,而是写了霍金与简。是的,简的名字如此重要,如果没有她,真的不知道,会不会有时间简史的诞生。
可是,我看到弹幕上面刷出来,不少的评论都在关注,霍金和简到底谁背叛了谁等等。甚至,有人提到牛顿是一个神学家。每个评论背后,透露着这样的讯息——我无所不知,拥有着至高无上评论他人的自由以及随意贴标签的权利。这些评论,完全看不到善意,真让人寒心。
越是知之甚少的人,他的知识回路那么短,他的情感表达那么单调,他的善意是那么的稀缺。
我们都不可能体验霍金和简的生活,更没有问过自己,如果自己是简,能坚持多久?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6821/be1137e73ca45415.jpg)
简有着自己的作家梦,她本身的三观就与霍金有矛盾,一个信奉神,一生都在用行动证明爱多么伟大;一个是无神论者,一生致力于揭秘宇宙起源,时间起点,发誓要简洁得用像E=mc2的公式,揭示宇宙秘密。
明显的三观不合,可是简照顾了霍金25年。
从第一次见面,他们的对话简洁到,只有三个单词—— Hello Science. Arts.
这一相识,哪怕面对医生两年生命倒计时的宣判,简依然不顾一切,勇敢的承担了照顾霍金的责任,为他生了三个孩子,把他当孩子一样照顾。他们结婚的时候,霍金已经不能独立行走了,越到后来,霍金只剩下几根手指和一双眼睛能够活动。家里的一切起居都需要简来照顾,就这样,一照顾就是25年,最终他们两个和平离婚,各自有了新的伴侣。不过,简还是在一如既往地照顾着霍金,陪他到了生命的终点。
看罢万物理论,再看谢耳朵最后的致辞,这明明就是霍金想对简说的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6821/f73d438799f1c4ca.jpg)
时间,真是很奇妙。
人类发明了时间这个词儿,去感受时间,去研究时间,去追寻时间,甚至用公式表达时间。你看,速度和距离中间,时间就是那段里程发生的证明。有些人花费了很多时间,依然知之甚少。有些人在二十几岁已经探索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生命的强度很重要,可生命的广度更重要啊。
如果时间是横轴x,体验和所知是纵轴y,是不是应该考虑xy曲线下的面积,让面积最大化呢?
越是学习,越是发现我们知道的真的太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