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应该真的升级了,现在看小说类的书两天就能看完一本了,以前怎么也得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昨天看完了《因为有你》,这本书是爱人在图书馆借的,本来我没想看,这几天在家呆着没什么事就看了两眼。小说就是这样,只要看了就有故事情节,就会吸引着你,让你总是想着主人公怎么样了,最后就会一口气看完。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的故事。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在青春期,以为自己是大人了,总想承担点什么,结果遇见事情用义气的方式去处理后自己得到了现实的教训,这个教训就是成长吧。因为遇见事以后处理的方法和方式的不同最后就成为不同的人。
主人公在难为情的情况下帮同学承担了偷相机的名,以为不会是什么大事,没想到学校给除名了,和好朋友也掰交了。在同学们的印象里也不好了自己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不想上学了,再加上患病的母亲因为知道孩子没去上学过于担心导致去世。这样的打击下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承受得了。最后选择了人生的另一条路。
本身品学兼优在重点高中读书业余还去学习表演的这样一名学生选择了去技校学习修车,当了一名修理工。同时学习表演的同学一年以后成了小明星,其他同学出国留学,如果按这样的故事发展下去这个孩子就是非常普通的人了,就没有了故事。
因为孩子的父亲的出现改变了孩子的轨迹。孩子的父亲曾经在和当时的爱人闹离婚的时候遇见了孩子的母亲。他们想爱了,孩子的父亲要离婚和孩子的母亲结婚。有一次孩子的母亲无意中看见了孩子父亲原配的女儿,孩子的母亲觉得如果孩子的父亲离婚这个小女孩就没有了现在的家庭。所以决定离开孩子的父亲。当时孩子的母亲已经怀孕了,孩子的父亲不知道。就这样孩子慢慢被母亲一个人带大,孩子的父亲也没有离婚,过着正常的生活。
多年以后孩子的父亲知道了孩子的事想去帮助孩子的母亲,结果被孩子的母亲拒绝了。没想到孩子的母亲有病,病危时孩子的母亲给孩子留了一封信说明了情况,也给孩子的父亲留了一封信把孩子拜托给了孩子的父亲。
可是孩子很倔强,就是不接受别人的救济,最后去技校学修车。因为孩子父亲的女儿硕士毕业,要拍电影。所以孩子也有电影梦,在孩子父亲的引导下,也是孩子自己有这个爱好和能力意愿的情况下,阴差阳错的孩子去了剧组。通过几个月的剧组生活,孩子的导演姐姐了解了孩子,孩子也喜欢上了这个姐姐。
最后孩子的心结打开了,准备再去艺术学校深造学习,重归了世俗中认为的光鲜正确的道路。也有勇气正确的对待人生了。
看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我也有一个这么大的孩子,我也应该把他当孩子,过去我忽略了孩子还是孩子。总是把孩子要求的太高了。记得有几次孩子自己都说:我已经够努力了。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是无助的。可大人都是望子成龙,都想越来越好,都不知足。所以以后啊,还是理解孩子,有问题,有毛病,都是正常的,如果没有问题就不是孩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