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被孩子气到要噶的时候,营销号会温柔的告诉你,“别着急,静待花开”。但是现实就会用张学友的歌教育你“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花不开的时候,可能不是时间问题,而是品种问题
当老大为了去幼儿园磨磨唧唧,过来人在我耳边说,三岁看八岁,八岁看到老的时候,我还嗤之以鼻,并且不服输地报了一堆兴趣班想要试“鸡”,接着儿子在创意美术课的第二节课折戟(原因:害怕上课),外教课上和老师大眼瞪小眼,就是不说一句话,篮球课上别人热血地想要做三分王,他却只能完成拍球测试·······
读小学以后,他秉持着“要能口头做的,绝不动笔”,“能心算的绝不打草稿(能不能心算取决于自由心证)”,“能周日晚上吃好饭以后做的作业,绝不浪费周末两天的大好时光”这样严格的规定,在四年级,成功地把C带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拒绝怀疑美好未来,拒绝PUA,任何想要灌输现在成绩不好,以后考不上好大学的思想都会被他以“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白痴”而弹回去。今天,他还在跟我说中国的光刻机不行,未来要为祖国的芯片事业而发光发热。
现在我对小红书里面的教育博主已经免疫了,不知是我实践的方式不对,还是水土不服,总之孩子还是那个孩子,气没少受,成绩也没好到哪里去。给他看《消失的中专生》这样的视频,本想灌输中专的毕业生未来日子艰苦,他却get到了祖国一定会改革教育体制,说中专生以后也未来可期。
有时候和他促膝长谈,也好像能看到他眼里的星星,但在落地的时候,总是发现连三分钟热度也是奢望了,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你可别说理想,当心他说妈妈你也一直说要减肥,不是也没瘦。
育儿专家说要在孩子的兴趣点上“鸡”,不要乱“鸡”。而我家大儿子从小到现在喜欢的东西是那么的专一而稳定:电梯&地铁。商场电梯,自动扶梯,餐馆里送餐的电梯,超市里面送货的像流水线一样的“电梯”。地铁,上海现实的地铁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求知欲,出去旅游先问目的地有没有地铁,看到挖地铁的标识,他能告诉你这个地铁大概在什么时候竣工,未来的目的地在哪里,在哪一站换乘。面对这样的兴趣,恕我“鸡”无能。老妈的眼里,地铁总是拥挤、赶时间的时候永远挤不上那一班。电梯总是不要着调,着急的时候总是层层停,没人的时候总会很巧地偶遇老板,尴尬地感受老板对你的关心。所以大儿子只能在互联网上汲取滋养他兴趣的养分,这一刻,真想给他唱一首《孤勇者》。
你爸妈是一棵草,所以你大概率也是一棵草。
下个月老大将要过他的10周岁生日,最近我已经明显感受到他的叛逆期前置了,证据就是使用“why”比“yes”明显多了很多。
在早到的叛逆期面前,早到的更年期的杀伤力可以忽略不计,你刚为了他一句话难受、辗转反侧的时候,他早就像没发生过一样问你早饭吃什么了。所以我宁愿相信,静待花开绝不是育儿新手的四字箴言,而是过来人的处世哲学,毕竟你除了“静”和“待”之外,你可别以为你有能力揠苗助长,苗的韧性可比农夫强多了。
冯唐说过,父母的智慧在于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越早接受,痛苦越好。
我们家大儿子用“自杀式袭击”的方式让我早早地参悟了,感谢他。现在大数据也开始给我推一些“重启人生”、“逃避可耻却有用”的治愈系视频了,我也有点感谢他至少没有问我“妈妈,我是不是很没用”的哲学问题,看着他看闲书的热乎劲儿,大概也没有阅读障碍。
当我用减法看他,看他的成绩,看他的生活时,我就释然了不少。尤其当我想起,在初一的时候,我因为计算能力差还不爱用草稿纸而考过“20分”的傲人成绩,我想,也许这就是遗传吧,相煎何太急。
静待,成长,不管他是不是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