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卡尔维诺他老人家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他说得太对了。
是,以前我总负有某种偏见,史诗,古希腊,就算绕过了“忒”“斯”“拉”“勒”这些让人头昏脑涨的人名,还有冗长的排比和歌咏,以及怎么看怎么奇怪的剧情。
古希腊,你听这名字,是什么。人类的少年时代,强劲的,野性和人性都在激烈迸发的。所有的朝气和活力,莫若一个「元」字。
而春秋战国,一开始,就倾向于“完全的文明”,中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国家」。
你且瞧大西洋边的半岛,城邦繁茂。
单单,从野蛮中开化,即是伟大一种。
怎么写戏剧呢?
当然先交代,人物,布景,时代。
古希腊人怎么写。
人物是神话中的凡人神祇,布景是王宫前院,时代呢?
是「英雄时代」。
真是让人心潮澎湃。
枞脂火炬熊熊燃烧,命税当偿,血债难抵,枪舌如簧者煽惑城邦,圣人预言家的指示宛若神谕,女子貌美可陷举国于沦丧,英雄气长肯挥兵日月兼程。
那年头当然不存在性别平等,提及『他们的土地』,也总是『他们的女人』,而女人的美善与坚毅,没有被诗人放过。满布原初、古老、动人的意象(荷马的传统嘛),譬如神话中,「生命的天平」,另一端的砝码稍微减少一点,这一端便往下坠,便表示寿命已尽。
他们怎样感叹失而复得:
“最愉快的日子啊!”他们怎么问天:
“宙斯啊,你打算把我怎么样呢?”
他们传递怎样的箴言:
“知道真情,就有力量。”
“别想占有一切;你所占有的东西没有一生跟着你。”
“那暗中图谋不轨的人的心机往往会预先招供自己有罪。”
“勉强的沉默是不祥之兆。”
“一个人度过了他应活的期限以后,你就会发觉他不再享有快乐了。”
“时光是一位安慰人的神。”“我不大清楚,只能告诉你一点点。”“你就说这一点点;一点点话时常使人跌跤或是立起来。”
掷地,恍然有声。
PART 2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罗念生译。
罗念生,民国生人,二十世纪古希腊文学大家。
老一辈的翻译家们,从清末民初开始,海潮般大量引进那些西方的「好东西」,算是疯狂补课。
你会发现人物是很丰富饱满的。
《安提戈涅》讲妹妹不顾舅父国王的禁令,执意为哥哥起坟埋葬。
二妹,伊斯墨涅,她不是不想葬兄,也会担心姐姐的安危,这种人性的纠结和矛盾是最立体的地方:
「我并不藐视天条,只是没有力量和城邦对抗。」
而姐姐的祭奠东窗事发,她含泪告诉舅父,自己也参与其中。
安提戈涅却说:
「事情是谁作的,冥王和下界的死者都是见证;口头上的朋友我不喜欢。」
「不要和我同死,不要把你没有亲手参加的工作作为你自己的;我一个人死就够了。」
她岂非没有痛苦,虽然是属于光荣者的那一种。她亦会哀叹,会哭泣,也会果决地自缢于石窟。
文学是什么,是人学。
人需要什么,还是真善美。
真善美,就是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尊重、歌颂的主题。
众人对英勇的安提戈涅说:
「这人间就只有你一个人由你自己做主,活着到冥间。」这是诗人的意思。
但是往往,我们又能看见曲深的,不那么善良的人性。歌队,有时代表者乡众百姓,他们易受感动,却也可能带有某种冷漠。
听完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他们说:「唉!宁可不认识你这悲惨的人。」
你瞧,面对着祸患冤屈麻烦鬼,人的那一种懦怯和规避,又会出现了。
索福克勒斯所爱者,英雄主义,与才思之智。
至于「冗长的描写与对话」,毋宁说是一种细细描摹的耐心。
不是影视,对着一场的观众,怎么传达境意?
还是说啊。传达别人心中正慌乱:“只要有人说出恐怖的话,他就任他摆布。”
(我们到现在慌起来,不也是慌不择路慌不择言么!)
也许演员的表情与语气无法时时到位,但是:
“你盛怒时是那样阴沉,你让步时也是这阴沉;这样的性情使你最受苦,也正是活该。”
很明白。言者的意思也一清二白。
读古典,我往往会想:古时候的人异样的清白,哪怕诡计也是实然的诡计。(又如我们,两国交战,报上名来,进攻前先擂鼓,简直“礼节”得可爱了。)
你以为这些两三千年前的剧作家,自己不知道这种“冗长”么?
看书时最好玩的地方,有一处,人物居然出现了自嘲,大意是说自己得快点讲话了。注释解道,这是在讽刺同时代某位作家总在高潮处插入无聊的大段语言。同时,也是为了在剧情上照顾观众。
况且有时,这样的长篇大段,也许是表现人物倾听的耐心,或者所受的折磨,或者人的巧言善辩,乖滑戏谑。
一旦吟咏起来,你就认得那是史诗的味道。毕竟,“神总是拖延时间”,意指神的惩罚来得很慢。
那人间便有充分的时间,生发,造作。
在有关俄狄浦斯的故事里,能知道比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版本更丰富的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经典需要亲读。
俄狄浦斯是纯然的悲哀的英雄:
「你们每人只为自己悲哀,不为旁人;我的悲痛却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
但他注定不幸。原来,克瑞翁起初要留下俄狄浦斯在忒拜,这自然不符合俄狄浦斯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俄狄浦斯心里平静了,愿意留下,但忒拜人却要把他放逐,克瑞翁这才把他送出国外。
(人性啊人性!)但是,毕竟有一个东西,叫「死后封圣」:俄狄浦斯的遗骨可以保雅典城安全。故事其实算是曲折,古希腊文不懂,至少看看译本,有通顺晓畅的译本,便比「故事梗概」强。听音乐,最好是听现场,现场买不到,至少用个好耳机。
悲剧的结尾处总是意味深长的,这是一种隽永:
「你们停止吧,别再哭泣了,因为一切都是神的安排。」
总是这样,神明给出一个预言,无法立刻参破,人们与神对抗,总是拼了命地想逃离命运,而往往最后“弄巧成拙”,恰好贴合了预言的每一句话。
但是,我并不以为诗人在否定人类的反抗。
他结尾这样说,也可以是一种对人类命运跌宕不可知的安抚。
释放人性,去反抗神,去逆天而行,这是不是人类一种悲怆的伟大?
又或者:
「因此,当我们等着瞧那最末的日子的时候,不要说一个凡人是幸福的,在他还没有跨过生命的界限,还没有得到痛苦的解脱之前。」实为对“不可知”的无常命运之思。
PART 3
记得读注释,你会发现很多好玩的东西。
原来,除了“没有一个高贵的人愿意过着卑鄙的生活”这种“伟大”,古希腊的风俗还带着相当的生猛野蛮。这二者形成了奇异的和谐。古希腊人如何避免死者报复呢?——把凶器的血揩在死者头上;把手脚切下来挂在死者腋下。诶呀呀,连死人的手脚都割断,想必万无一失。
我们殷商时代用龟壳占卜,他们怎么做呢?祭肉。(很奇妙,都用到了火。)
焚献的祭肉通常是带一点肉的牛羊大腿骨,上面裹着网油,堆着内脏和胆囊。如果祭肉立刻着火,火焰清明,算是吉兆;如果只冒烟,或火焰不旺,不曾把肉烧化,便是凶兆。
再比如:
祈愿人举着橄榄枝,请求不成功,则留于祭台,成功便带走。
系衣的别针,可以当小剑使用。
古希腊人吃饭时才把桌子拿来支上。
古希腊人的恳求姿势:一手抱着人家的膝头,一手摸着人家的下巴。
可爱的,有一些谚语,比如,“烟下面的阴凉”,不比树下阴凉,还呛人,形容毫无用处。“烈火烧着脚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受了骗”,就是说,像一个人在碳灰上行走,以为下面的火已经熄灭,等烧着脚的时候,才知道下面还有火。还有一些“冷门”的知识:
古雅典剧场里的人物的上下场有一定的规矩,从市场里(亦即城里)或海上来去的人物应自观众右方上下,从乡下来去的人物应自观众左方上下。诗人有时,也会亲自参与演出。
此番也是初读,极浅。再读再谈。
公众号:长夜书坊
书读后的一点思考。分类荐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