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意中浏览简书的时候看到一篇介绍《少帅》的电视剧,主角是张学良。初中学历史的时候提到过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下居然有这么一部而且是16年就播出的电视剧,就找个时间把它看完了。对于历史,我总是以影视剧为先,其次才是历史书。不管是历史书籍还是以影视剧形式播出的,特别是很多众知的史实,大体上是真实的,其中一些细节可能是编出来的也没什么奇怪,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就是掌握在胜利者手中。比如之前看的《蒋介石日记解读》,里面也提到了日记的有些内容未必是真实的,也是为了考虑到笔者给后人留个较好的印象,甚至还有一些事情无人记录下来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
该剧主要介绍了少帅从出生至36岁之间的生活经历,他的人生停在了西安事变1936年,卒于2001年。在西安事变之前他也足矣经历了一个人生中所有的事情,在那之后他的生活归于平淡与世无争的样子。在整部电视剧中主要有三点感悟:
一是对他父亲态度的转变过程。学良自幼小看到父亲对他母亲不好的缘故因而也不喜欢他,并且经常和他父亲对抗。随着慢慢长大,他也感觉到在所有孩子中父亲是最疼爱他的也就慢慢消释了小时候对父亲的不满。但是那一路成长过来接受的教育让少帅成为了奉系军阀的新派代表人物,而张作霖是新派和旧派都要考虑和调和的,因而他们之间的分歧依然存在,他就是不能够理解父亲某些事情的做法。当少帅得知皇姑屯事件之后,整个人似乎就有崩溃的感觉还不能让任何的外人知道。对他来说首先失去了一位父亲,其次父亲这个位子该如何应对。因为他明白是日本人故意制造该事件,以实现日本之前和张作霖之间的合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迅速回沈阳稳定了因父亲去世而可能导致东北混乱的局面,接着他还要处理对日关系对苏关系以及内部新派和旧派的矛盾,在那段时间里他终于体会到了父亲为什么总是那么忙,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好处理的事情。
二是他的成长轨迹离不开他父亲。先后父亲给他找了三位老师,第一位是父亲的老师,因少帅顽皮气的老师再也没有精力去教了;第二位老师也仅教了他一段时间,观察了少帅一段时间并且向他父亲建议应该去从军。父亲就物色了郭松龄去带带他,当时还比较小,讲得一些历史以及军事事情不懂但很感兴趣。可张作霖深知从小过惯了好日子可能只知道享受和任性,从军之路是很苦的如果没有决心很容易半途出来并且会丢张作霖脸。因而张作霖也没有直接和他讨论,而且是间接的诱导方式,一方面是父亲安排他的发小都去东北路军讲武堂来影响他,再来是家里面后妈的间接刺激,使得他自己主动提出并且下决心要去东北路军讲武堂学习,在那里面深受老师郭松龄的影响,并且在他老师的影响下成为了奉系新派的领导人物。父亲望子成龙的循序诱导的方式对于后来的少帅影响还是很大的。
三是九一八少帅的过失。由于中东路事件蒋介石没有给少帅提供经济和军事上的帮助,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少帅本不打算参与,但是少帅不想再看到全国连年军阀混战,一会儿和直系打一会儿又和直系联合起来打其他的军阀,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分析出来只有支持蒋介石才能永远终止军阀混战的局面;并且各个军阀为了拉拢少帅以赢得胜利,那几个月少帅可是风光无限,最后蒋介石购买了东北500万元的军火以及1000万的经济援助并且给予其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位,还划归了除去东北以外的大片华北地区归东北军管辖,这样大的利益就是他父亲在的时候也费了好大劲才勉强达到。面对这样的利益,而且还仅仅未及而立之年的少帅确实很心动,把东北的主要精锐悉数调往华北,很快中原大战就结束了,并且把主要的精锐驻扎在了华北。在对日关系上,少帅认为只要我方不主动挑衅,甚至日方挑衅我也不回应,日方就没有进一步侵略的理由。少帅认准这一点,即使九一八事变爆发前的事件种种迹象以及爆发之后沈阳沦陷,他依然坚信这点。虽然有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按理可以把责任全推给蒋介石,但是军队的指挥权在于少帅。他万万没有想到几个月之内就沦陷了东三省,接着还沦陷了热河省。虽然就全国统一他主持了东北易帜以及在后来的西安事变他做出了贡献,历史书上也没有写明是他的过失,然后他自己深知如果不是他下令不抵抗,东北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沦陷,因而这一件事成为了他一生的痛。
对于普通人的失误,最大的危害就是给自己以及身边的小众人造成伤害,而影响力越大的人责任越大,不要说大的失误就是小小的失误影响的可能也不是一点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就是对待他人对待自己过失最好的方式,所以少帅也不要太多的自责,历史书上不是也没有写明您的过失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