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要做一个笨鸟先飞的人,一定不做一个投机取巧的人。”
保证书从格式上来讲,有事件、时间、惩罚和奖励以及执行判断标准。单从一个保证书上,这并没有任何问题,然而惩罚一个周末“不出去”(周末不外出玩耍)并没什么,100个下蹲是什么鬼?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做100个下蹲,还是比较残忍的吧?所幸的是,这孩子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说不会做100个下蹲了。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我内心是稍稍松了口气的。
先交代下背景,这个写下保证书的孩子是我认识的一位企业高管的女儿。这位高管姓谢,单亲妈妈,下文中称谢姐。谢姐管理三个大商场门店,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团队管理、店面经营上。所以几乎很少有时间陪小孩儿。我们所有认识她的人,都会“尊称”她为工作狂。而事实上,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其实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工作狂,他们真的愿意得到这个称谓么?我相信,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无可奈何。
回到保证书上,其实客观来说,谢姐女儿的这篇保证书相对小学三年级的她而言,这个惩罚略微显得重了些。当然,越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惩罚,越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和动力。所以,我们先来提取一个关键词:动力。
1动力
动力,是所有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生活也好的必要能力。有个案例是这样的,一个胖子到健身中心去报名减肥。报名后第一节课,教练找来一个极品美女,说美女在前面跑,你在后面追,如果你追上了这个美女,今天你就可以带走美女,想干嘛就干嘛。胖子觉得这种训练方式很好,马上就产生了极强的动力。当然,最后胖子跑了三圈后,由于体力不支放弃了追美女,也放弃了和美女逛街,吃饭,看电影甚至……的机会。第二天,胖子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来到健身中心,下定决心今天一定要追到美女。第二节课,教练却找来一个奇丑无比的女人,说你在前面跑,她在后面追你,如果追到你,你就得被她带走,她想干嘛就得干嘛。最后胖子跑了十几圈,甚至如果女人继续追的话,兴许他还能再坚持几圈。
这里有两个动力源,分别是:追求快乐的动力和逃避痛苦的动力。调查显示,逃避痛苦的动力远远大于追求快乐的动力。
谢姐女儿的保证书里,有追求快乐的动力——连续两周带她出去玩儿(应该是指周末);也有逃避痛苦的动力——100个下蹲和周末不出门玩儿。两大动力源的叠加,让谢姐女儿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各科90分以上。
这种保证书,跟我们在做管理的时候定下的“军令状”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在团队成员领军令状的时候,除了提出相应的奖励外,一定要有超出忍受力度的自罚承诺?这便是双重动力叠加的意思。比如说,你给某个团队成员定一个目标,好比说本月完成100个客户签单目标,完成了奖励10万块奖金。这位成员肯定动力十足,可很多人在遇到很多挫折后的第一想法是,算了,这个目标太高了,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大不了我不要那十万块的奖金,我又不损失什么。但是,如果你让他接受10万奖金的同时,还得接受一个惩罚,如果完不成目标,罚款5万。我相信他的动力肯定翻一番甚至翻十几番。所以,动力源不能单一,一定要多重。
后来我问谢姐,你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效果还挺好的啊。她跟我说,是她女儿主动要求谢姐用管理员工的方式来管理她的。
我能听的出来,谢姐其实内心还是挺自豪的。有个这么懂事听话的女儿,我相信任何父母都会欣慰。可我却听出了另外一个意思,这里提取第二个关键词:孤独。
2孤独
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单亲妈妈,我敢肯定,谢姐对她女儿的照顾是极少的。当今社会离婚率不断增加,这里我并不去谈论婚姻的问题,我只是想说,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而作为单亲家长,既要做到事业有成,又想要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不现实的。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谢姐就是这其中的一位,我所知道的,谢姐早出晚归是一种常态化的规律,晚上回来得晚就算了,还有很多带回家的工作必须要做,甚至晚上还要开微信会议等等。我敢说,谢姐花在自己团队成员身上的时间,绝对比花在她女儿身上的时间多得多。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那个三年级的孩子,如果成为妈妈的员工会不会更幸福?所以提出,要像妈妈管理员工一样的管理自己,会不会得到更多妈妈的照顾和关注?得到妈妈更多的时间花在我身上?
所以,女儿是孤独的,谢姐当然也是孤独的。出门的时候,女儿还没起床,回家的时候,女儿已经睡着。我记得谢姐后来在女儿读小学的时候,把女儿送到了寄宿学校,每周末接孩子回家那种。口头上说的是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我相信可能更多的是无奈吧。
作为谢姐下属员工,我相信肯定是幸福的。当然,前提是能理解到谢姐这种为事业奉献的精神的前提下。然而,事实上,你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被人完美的理解、包容。所以,谢姐是孤独的。她的孤独,来自同事的不理解,来自下属的背后绯言绯语,以及来自同行的其他言论。伴随成功的,或许就是孤独最多了吧。
谢姐无疑在事业上是成功的,因为她付出了和女儿亲密的时光,花在了事业上。我一直相信,如果你真的用心付出了,一定会有所成就。
再说到把管理员工的方式用在孩子的教育上,是不是真的可取呢?又或者说,把教育孩子的方式用在员工管理上,又是不是真的好呢?提取第三个关键词:方式。
3方式
谢姐的教育方式,就是用管理员工的模式来教育的。把管理学融入教育孩子中,是否可行呢?其实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毕竟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关注过这么一个话题:是给孩子足够的童趣,足够的自由时光的童年?还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给孩子报点培训班,多学点技能,以便以后出社会后有一技之长?
我个人更倾向于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孩子长大后有一个自由的快乐的童年时光回忆。当然,这里并不代表我的想法是对的,其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就好比说谢姐的女儿,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谢姐管理员工的教育方式了。孩子提前接触职场经验,是成熟的表现,还是童趣的扼杀?我想这完全可以开一场辩论课了。
写这篇文字之前,我把谢姐女儿的事情概述给了一些有孩子的朋友,想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结论是,90%以上的人,都非常赞同谢姐的这种方法。甚至还有一大部分家长回复我说:“哦,原来还有这么好的方法!谢谢,我今天回家就让我孩子写保证书。”
我:“……”心里默默对那些孩子说声抱歉。我真不是故意的。
PS:我不知道今天的内容算不算励志,不过谢姐为事业奋斗的精神,的确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所以,也算是励志吧。这里让我想到了一段话:
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世界的升华而奋斗
本文灵感来源谢姐朋友圈女儿保证书事件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为事业奋斗的人
读励志,学做人;
赏先贤,识人生。
关注“知阳读书”,和知阳一起读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