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跟几位家长聊天,聊起这两周测试,一个家长说她孩子从倒数几名一下子考了个第六名,她自己认为这指定有水分,成绩不识,还依然乐开了花。由此,我也找到了孩子作弊的动力所在。
儿子学校每次周末就会进行测试,不编制考场,无人监考,全凭自觉自主的考试。这样的测试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这一周的薄弱点,不会的知识点,从这个层面上说,错题才是最大的收获,然而每次这样的考试,原来的学霸们往往是考不过那些原来的中等生与差等生。往往是平时不起眼的学生拔得头筹。我想在此,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所在。
我一直反对考试作弊,虚假的繁荣只不过是美丽的泡泡,一旦破灭什么都没有。其实,学生作弊无非两个动机,一是躲过父母的唠叨,二是不劳而获。但无论那种动力,都源于对分数的渴求。
那么,在分数面前,家长,老师,学生该保持何种态度,才应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作弊写进法律的时候,如何诚信考试取决于内心是否对考试有足够的认知,一个小小的周末考作弊虽然无碍,但是如果这种习惯养成是否会在大型考试中出现,如果不劳而获成为可能,是否会影响人的诚信,这多少暴露出我们对于考试的着眼点还在分数之上,而非分数背后的知识的统计分析。
在此,我想这应该也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