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滴滴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不再限于出租车业务,还涵盖了专车、顺风车、代驾、试驾等业务,成为年轻人出行首选的工具。滴滴出行作为新兴事物,在我国立法中仍处于模糊地带,法律对此规定并不完备。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简便同时,潜在的法律风险也需引起滴滴乘客的警惕。特别是出事故之后,各方如何承担责任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滴滴快车、专车及顺风车作为新的运营模式,并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今天笔者主要针对快车模式发生事故责任承担问题进行探讨。 乘客和快车司机法律关系 滴滴快车至今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但乘客通过平台叫车及付费给快车司机的行为,表明乘客与快车已形成运输合同关系。 发生事故之后谁承担责任。 事故责任认定一般分为全责、主责、同等责任、次责及无责这5种情形。滴滴司机无责情况下,造成乘客受到伤害。滴滴乘客只能向对方车辆进行索赔,先在承保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范围内进行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商业三者险予以赔偿,仍有不足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滴滴司机负全责情况下,对方车辆仅在交强险无责范围内(12100元内分项赔偿)承担责任及滴滴车辆的车上人员责任险(一般1万元)得到赔偿,剩余的责任由滴滴司机承担。但一般来说,司机赔偿能力有限,不利于保障乘客的利益。滴滴司机负其他责任情况下,除滴滴车辆的车上人员责任险可以赔付1万元外,与无责情况下的各方责任承担一样。 发生事故应当怎么做 无论滴滴司机是否有责,保险公司在其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旦发生事故,除非双方责任明确,无人员财产伤亡,均应当第一时间向保险公司报案,以便其员工及时到达现场勘验。于此同时报警,交警到现场查明事故情况,并据此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减少诉累,乘客可以和侵权车辆司机达成赔偿协议,由司机赔偿给滴滴乘客,司机自行到保险公司进行理赔。乘客也可以在交警部门主持下进行调解,签订三方协议,由保险公司直接向乘客赔偿。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乘客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权益。 保险公司拒赔怎么办 根据以往很多案例,很多保险公司均以滴滴车辆隐瞒其营运用途而拒赔。因为营运车辆的危险程度比一般家用车辆高,保险公司可能提高保费或拒绝承保。保险公司认为,滴滴司机违反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及保险合同约定,因此拒赔。 滴滴平台不仅是作为提供信息匹配的平台,且从每一单业务中收取一定比例费用,这决定了其须承担相应的义务。滴滴平台有义务审核其司机资质及车辆安全情况,如果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保险公司拒赔情况下,乘客只能向司机及滴滴平台主张权益,但举证困难,加上我国法律对此规定并不明确,不同地方有不同做法,导致乘客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鉴于滴滴目前的运营模式,必然催生滴滴保险出现。为更好保障乘客的人身利益及降低滴滴司机的风险,滴滴平台应当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针对该运营模式推出相应的险种,比如滴滴司乘意外险、滴滴车上人员险等。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放心使用滴滴,让滴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