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术论文的写作流程以及寻找创新点的方法

学术论文的写作流程以及寻找创新点的方法

作者: 支离疏 | 来源:发表于2020-07-02 21:58 被阅读0次

本文是彭明辉教授所著《研究生完全生存手册》的读书笔记。
如果说《如何阅读一本书》是读者的初级阅读指南,那么《研究生完全生存手册》就可以称为“进阶版”指南了。本书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主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培养批判思维能力以及独立研究能力的具体步骤,是广大被放养的研究生朋友们和想要获得自学能力的读者们必不可少的实践手册。
本篇文章将书中的论文写作流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来,以供参考(对应原书第七至十章)。

第一步:总览式文献回顾——确定研究主题和范围、找到创新策略和研究构想

1. 需要回答的问题

  • 这个研究的焦点和哪些子题有关,如何关联?
  • 在这个研究焦点和各种关联子题上,有过哪些主要的研究角度?有过哪些主要的主张或流派?
  • 这些角度、主张与流派各有何优缺点?他们各自举出哪些有利于自己或不利于他方的证据?
  • 你对这个研究焦点有何看法?既有证据有哪些支持你的看法?哪些证据可能不利于你的看法?
  • 假如你试着调整对这个研究焦点的看法,有没有机会找到更多证据来支持自己的想法?还是可以反过来找到其他竞争者的弱点,来强化自己的主张?

2. 如何查找总览式回顾所需的文献

  • 了解各种搜寻工具的特点和用法(Google、知网、读秀等以及专业相关数据库)
  • 维基百科。优点:它的词条尽量避免艰深的术语,有时可以找到部分替代入门级回顾型论文。缺点:可信度八成左右,需要借着它的引导,去找到更可靠的文献。
  • 博士论文:每篇博士论文都有一章文献回顾,可作为补充资料
  • 回顾型论文和专书

3.回顾型论文的阅读要领

  • 轻松将它们浏览一遍,大概知道它们各自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然后容易的先读,最难的放到最后。
  • 决定研究题目之前,几乎没有必要去彻底了解任何一篇论文的具体细节。

4.一些通用创新思路

​ 首先要学会“形塑”学术问题:“形塑”就是把问题简化与抽象化,其目的是与学术界的知识体系接轨,把问题改写成学术界可以解答的形式。下面是两个可以借鉴的创新思路。

(1)研究范围的剪裁

可以通过汇整、归纳既有文献矛盾结论,分析可能成因,适当剪裁研究范围,从而排除过去文献上相互矛盾的结论,改善结论的可靠性,甚至因而解决长期的争议。

(2)“雁行模式”创新策略

借助不同研究子题之间的相关性,以便利用一个研究子题内的最新突破,作为在另一个研究子题开创新局的灵感或契机。随时注意相关领域的重大突破,以便趁机尾随其后,在相关的研究子题上借力突破。因此,较积极的研究者不会画地自限,不会拘泥于大学科系的门墙或自己的研究领域

第二步:确定论文题目与研究范围之后,从该研究范围的文献回顾中找到创新策略

确定论文题目与研究范围之后,下一步就是在该范围内进行文献回顾,以找到创新策略和可行的研究计划,以及汇整该研究主题的批判和检查的原则和要领。

1. 文献回顾要回答的问题

  • 在你拟定的论文题目和研究范围内,有哪些既有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 既有知识的边界在哪里?
  • 前述的既有答案中,有哪些确实可信而毋须再重复?哪些回答证据不足、观点偏颇,或论证过程跳跃、粗糙,需要进一步搜集证据,或更深入、严谨的分析与论证?
  • 假如你对该问题有些腹案或预期的答案,既有文件中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腹案或答案?有哪些证据不利于你的腹案或答案?你必须据此调整你原本对如何创新与突破的想象。
  • 汇整学术界有过的共识与争议,以及会影响到研究质量与可靠性的所有可能因素,作为你在发展研究构想与推进研究发展时的参考。
  • 勾勒既有文献中的所有研究角度与观点,研究的方法与流派,并且汇整各流派的优缺点与得失,以及背后大致的原因和机制,作为进一步发展创新策略与研究构想的依据。

2. 文献回顾的第一个目的:汇整批判的观点和原则(重要能力)

(1)要领:

​ 文献回顾的范围,必须涵盖所有不同立场的关键性论文,以及所有较具影响力或含金量较高的论文。

(2)方法:

​ 各种派别、立场的学者都会相互质疑彼此的概念、证据与推论过程的疑点,或者不恰当的地方。只要你把这些相互的质疑与批判都逐篇阅读与摘要,充分了解其原理之后,再分门别类地汇整起来,就会产出跟论文题目有关的各种批判性检视原则。

​ 即使你上过哲学系的逻辑课程、精熟经济学系大学部的所有课程,都不见得能掌握住上述这些批判性的观点和准则──逻辑、哲学思辨和经济学的基本素养是有用的,但是还需要加上文献回顾所汇整出来的各种批判观点与原则,才能够备齐一个研究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级批判性思考,与自我批判的能力。

​ 假如你在硕士论文研究过程中,学会从文献回顾建立起自我批判的能力,未来不管在怎样的工作岗位,都可以用这方法建立起你所需要的”批判性思考”,与自我批判的能力,从而将犯错的机率降至最低,保障你的工作品──这才是一个人能从硕士班带走的第一项关键能力。

3. 文献回顾的第二个目的——找到创新点

(1)“旧瓶新酒”型创新

​ 首先,”旧瓶新酒”型的研究,往往是采用了较新颖或较严谨的方法,因而使得旧的研究题目有了较严谨的论证,或者推翻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原有见解。

​ 其次,”旧瓶新酒”型的研究也可能始于比对既有文献中的矛盾结论,分析其矛盾的原因,而找到化解矛盾的新颖方法(控制样本的取样过程、排除干扰因素、适当地裁切研究范围以提高研究结果的一致性与可重复性等)。

​ 此外,”旧瓶新酒”型的研究灵感,也可能是发轫于田野调查或实验室里偶然发现的新证据,而使既有理论在原始证据或验证方法显出重大的瑕疵或不足──所有具有因果形式的命题或原理,都是根据可靠的原始证据与严谨的论证过程而建立起来的;一旦其原始证据被新的证据所替代,整个论证过程都必须被重新检视与评估,其结果或者导致不一样的结论,或者结论不变,但论证过程有了重大的转变,这些都是重大的研究贡献与创新。

(2)“新瓶旧酒”型创新与“学术蓝海”

​ 要开创一个全新的学术领域,不见得要彻底否定过去所有的相关学理。在严谨的演绎体系里,只要一个关键性的事实、证据或命题被改变,即使其他所有假设、定理、证据全部维持不变,结果也往往会演绎出一个革命性的全新学术蓝海。创新不是对过去的否定或漠视,连革命也不是对过去的否定或漠视;创意不需要多,只需要在刀口上一个关键的发现或创新。

​ 除了新瓶旧酒型的研究之外,有些学术研究是在开拓全新的未知世界,其中奈微米科技的研究,就是一个全新的学术蓝海。很多人喜欢这种研究领域,因为它没有巨人梗阻在前,不需要挑战巨人──很多才气不高且不熟悉既有文献的人,也有机会有新颖的发现。

​ 在理工学院等严格演绎的学科里,开拓新领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先找到和新领域关系最密切的旧领域,分析两者的异同,评估旧领域的原理(原则)、方法和知识结构,有哪些可以继续沿用;另一方面则同时审慎评估新旧领域的差异,并且针对关键的假设、命题、原理、方法与知识结构,进行必要而适切的修改或调整;最后,以旧领域的知识结构与验证方法、程序为参考,在新领域中逐一发展出和旧领域对应的定理与知识体系。

第三步:对第二步形成的研究计划进行可行性评估

1. 盘点既有证据与疑点,规划研究方法与步骤

​ 只要你曾在文献回顾的过程中,认真汇整完整的批判角度、观点与原则,就可以用这些原则来批判自己的研究设计,并藉此使自己的研究设计与证据来源,都严谨到连专家都很难找出疑点。

2. 评估可行性、预期成果、风险与备胎方案

​ 可行性的评估包括证据取得的难易、成本与及时性。难以取得、成本太高或者旷日废时的证据,可能都不是有限的时间与经费下所允许的;更糟的情况则是期待的证据根本不存在,或者质量有问题。一旦有较具体的研究构想或规划时,就必须要尽快评估其取得的可能性与风险,以便决定是要修改研究方法,避开证据质量不佳或取得困难的风险;或者是要准备好备胎的数据取得方案,在不得已时至少有确定可以取得的必要证据,且不要太严重损及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

第四步:整并补强、巩固战果

1. 补齐最新的文献

​ 补齐最新研究成果相关的文献,以便确定所有的研究成果中,哪些已经被发表过了。一旦有任何部分已经被发表过,或有过类似的成果被发表,就必须切除其中重复的部分,衡量剩下的部分该如何处理:深化或拓宽研究范围,以便形成有价值的完整区块?还是只剩鸡肋而食之无味,干脆全部切除,将剩下的时间与精力用来巩固、深化其他更有价值的成果?

2. 思考是否有证据不足之处

此外,其他成果中证据不足,或无法完成严谨演绎、分析的部分,也要考虑是修改命题与适用范围,以便保留其中一部分,严谨地完成证据汇整与论证;还是要加以切除,以免留下重大的瑕疵反而招惹没必要的攻击?

3. 盘点战果

盘点剩下的战果,重新调整实验设计、统计分析或示范案例,包括将参数设定在最有利于本研究的范围,以便充分突显本研究成果的关键性优点,让读者可以一眼就看出这个方法的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术论文的写作流程以及寻找创新点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ud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