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8年,吴三桂的精锐被清军击败,大势已去。为了稳定军心,也为了过一把当皇帝的瘾,这一年的三月初二,吴三桂匆匆忙忙在衡州加冕称帝,定国号为“周”,改年号为昭武,并建皇帝宫殿95间,象征九五之尊。衡州也因此成为吴三桂名义上的都城。
衡州也即是现在的衡阳。吴三桂雄兵镇守云南,为什么要在湖南的衡阳定都呢?
这要从一则故事说起。传说,吴三桂在云南的时候,从地里挖出了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刻着“鱼生足,三家哭,土边木,铁扁担到头也自足”这句话。吴三桂很费解,有高人提示道:“鱼生足”就是“行”,行字里面又加个“鱼生足”就是个“衡”字,而“三家哭,土边木”就是指吴三桂本人。随后,这位高人建议,衡州作为云贵川的门户,交通便利,鱼米丰阜,如果在此建都,可控制东西南三个方向,如果再将云贵川作为大本营,进可取,退可守,是为长治久安之计也。
这则故事真实与否,我们无可考证。但故事里高人评论衡阳的话却很客观公正。作为云贵川的门户、交通要冲,历史上的衡阳(衡州)南邻广东,北通湖北,西接贵州、重庆,东连江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定都衡阳,的确是吴三桂不二的选择。
由于地理位置突出,历史上衡阳的地位是要高于长沙的。衡阳最早建制于秦汉时期,原属酃县西部的钟武侯国。三国时期,刘备、孙权就曾为争夺衡阳而刀戈相向。此后,衡阳一直作为州郡的治所。公元764年,唐代宗在衡阳设湖南观察使,专辖湖南地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湖南”之名。宋元明清时期,朝廷先后在衡阳设立府衙、行枢密院等管理机构。当然,吴三桂定都衡阳似乎也是历史的惯性使然。
咸丰年间,曾国藩、彭玉麟在衡阳操练水师,衡阳也因此成为近代湘军的重要发祥地。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湘军水师为湘军的胜利发挥了扭转战局的作用。在抗日战争后期,通过衡阳保卫战一举歼灭1.9万日军,杀伤日军3万余人,严重挫败了日军的锐气。蒋介石也因此称衡阳保卫战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综合来看,衡阳的历史地位非同一般,远非其他城市能比。
在炮火中一路走来,多灾多难的衡阳,尽管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但大有垂垂老矣、英雄迟暮之感。如今的衡阳,经济发展先后被省内的常德、岳阳迎头赶上,现已沦为三线城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