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98782/e064783c3716ace2.jpg)
年纪大的老人容易发生脑梗塞,一次比一次严重,今年二三月份老爹发生第N次后,就再也回不到从前。
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家中的老人不会走路了,面瘫口斜,吐字不清,瘫倒在沙发上怎么也扶不起来。大小便开始随意,最后连吃饭也不会吞咽了。
到目前为止老爹躺在床上已经四个多月了,度过了危险期,进入低耗能的植物人休眠期。
关于这段时间的护理经验之谈,可以分几点总结,也许会有同样的情况发生。
1.发生脑梗塞患者需要及时送医院,晚送两天可能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我老爸这十多年一直梗着,走路晃悠,大小便偶尔失禁,右手举不起来,语言表达频率减少。当发现更加痴呆样儿时儿女不在身边,老妈无法以一人之力送医院,拖延了两三天越来越不对劲才向外地的孩子说明情况,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不远游吧。
2.医院的救治能挽回一大半几率的生命,可见医疗技术的发达,像这样的大众病症,不用专门送大城市,一个县级市的第一人民医院就可以完全候住,最重要的是费用相对一线大城市绝对亲民,更别提报销比例高达七八成呢,基本没什么社保外费用。
老人们每年都要安排住院检查疗养,专署的主治医生摸清了病情,他们每年的老客户尤其多,彼此已经熟悉,这样的医患关系让人放心。
父母社保在哪里,就在哪里住院,说起来容易,难得的是异地工作生活的子女。三两天可以,三两个月呢?
3.医院度过危险期后,就住家休养,每个人的报销额度仅仅让你住上一两周时间,国家承担的老人医疗费用太多了,也能体谅国情。
像我老爹这种情况的也许都会为难,把一个植物人状态的人带回家怎么搞?
我们也是转了两个医院之后放弃继续坚持了,话说再重症监护室的时候不用陪护家人省心,长久的话费用吃不消,一天大几百上千,而普通病床的护理没有三个人还转不过来,24小时要两班倒吧,吃饭也要有人做吧,住院三五天可以买着吃,住院十多天呢,各种外卖吃腻的过来人我对美食已经生无可恋啦……
不过在医院的住院部病房倒是衍生了一个欣欣向荣的职业,护工。专门帮忙照顾病人的,一天一两百不等,白天晚上钟点工,都可以私人订制。
而做护工的人大多数也是中老年人,五十岁往上,我按照墙上各种贴的电话号码打过去,还过来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天啦,让一个年纪更大的老人照顾另一个人老人,熬夜什么的,翻身什么的,挺后怕呀。
也许随着社会进步,护工这个行业会进一步完善提升专业,这个费用也会随上岗人员年纪的减小而增大吧。如果你没有时间照顾老人,那就多存点钱备着吧。
而我的老母亲坚决不请护工之类的,她被网上各种保姆毒害老人的视频洗脑了,如果你做个孝顺孩子,那就辞职回家帮忙吧,这个日子耐得住就行。
4.关于居家护理的各种医疗用品,我实在是太有经验了,幸福的是我家有两个医生远程指导,护理床升摇翻身,防褥疮气床垫,轮椅这几个大件早已准备就绪。
床:翻身床手动摇的就挺好,不用电动的就行。不过不要选那种中间带有大小便窗口的,用过才知道其实是个鸡肋,一个使不上劲的病人是没有办法对准的,护理人员也十分费劲,时间长了,床上直接擦洗更容易。
垫:关于气垫床垫那是标配,这个非常重要,不睡它就有褥疮,用了它省去每一个小时翻身的频率。
尿:长期躺床的病人尿不湿少不了,男性患者可以用保鲜袋束住接尿,这个方法已经普遍应用在护工的经验之谈中,因为有两个过来人教我们这个方法,亲测非常有效。
食:鼻伺患者是没有吞咽功能的人,我老爹前一天还大口香喷喷的吃饭,第二天就不动嘴了。医院装上的胃管,开始流食供应,我那时各种饭菜混同用破壁机打成糊糊,后来在家里主要就是营养米粉来维持。
胃管是个好东西,睡的香咪咪的人也可以进食了,流食注射器拼多多上是十元一个,好用的不得了,比医院的50毫升的带劲,一次性输入200毫升很方便,不过用的次数太多抽拉费劲,这就需要换新的了,我老妈忍气吞声抽拉伤了胳膊才怪我没有想到买个新的用,那个后悔呀。
每次喂食先打水,再打食,最后还打水,等于保持胃管清洁。根据病人体重比例配比相应的剂量,我老爹一天不到2000毫升,夏天补水多一些。一天五到八次多次喂食,是个烦人事儿。
洗:我们把床放置在诺大的客厅,通风透气,电扇吹着,房间的空调风也有,在七八月的夏天还算惬意,空气流通很重要。
每天早晚都会擦洗脸部和身体,洗澡比较费劲,需要抱到轮椅上推到洗澡间冲身体,一周也就搞一次,顺便换洗床单和盖被,一直不穿衣服,也就省了穿脱洗的事项。
最难闻的是口气,虽然不用嘴吃饭,呼吸都从那边过,总会生出一些口水垢,擦净还有,用纱布浸湿放在嘴巴上,一来保持嘴唇湿润,二来堵住难闻的口气,风干后再冲洗湿润,不过晚上不要放,怕误食吞咽造成呼吸困难。
其他:翻身枕,在医院就要求买的,侧身支撑后备。束缚带和手套,尤其需要,我陆陆续续买了4-6个,病患的手脚是不听使唤的,腿脚动个不停甚至磨破皮肤,手指甲也会乱抓,主要更怕把胃管扯出来。
胃管的安装需要一定技能,我在医院不忍直视,是觉得很痛苦,老爹有天晚上挣脱了手套把胃管扯出,给我们出了难题。医院的医生护士不出诊,还没有上门服务,送到医院安装太费周折。因为120车不上楼抬人,而我家没有电梯,狭窄的楼道根本不好发挥,怎么办呢?幸好老妹在家,她看了几遍安装视频把管子抹点香油插进去了。(她儿科医生给刚出生的婴儿插过管)
后来老爹又扯掉一次,老妹不在家,疫情封锁了她回乡救急的脚步,老妈焦虑的唠唠叨叨,是时候轮到我来发挥了,起初老妈是严重反对的,说我一个外行不懂不要做。而我更不愿折腾送医院,相比之下弄下楼更难吧。反正大不了不成功总要试一试吧,于是手不抖心不跳的也算搞定了,说句心里话,也挺容易的啊。(有条件还是请人上门服务啊)
胃管基本两个月换一次,老妹网上买的进口管子和医院的不一样,我也算成功安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