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博物馆是少见的收费博物馆之一,票价人民币60。收费限制了一些人流,馆内人并不多。
参观是从四楼开始的,一出电梯,就踏进了星光大道。博物馆标牌上写着:今天,你就是上海电影博物馆耀眼的明星。是不是明星不重要,重要的是氛围感拉满。
随着脚下的指示箭头前行,是光影照片墙上四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的演员导演头像,是那个时代电影的标志。电影工作者的的证件,文字,耳机,话筒,还有使用过的相机,墨镜,所有这些留存下时代的记忆。
看到《大众电影》竟然有点激动,那是我们小时候最喜爱的杂志。一本新杂志你手传到我手,看旧了还看不够。那些手写的乐谱,涂改的草图。还有不那么清晰的油墨印刷剧本,都记录下了电影的过去。
与杂志同时问世的海报,从早期纯粹的宣传广告逐渐发展演变到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上世纪20年代,中国最早的电影海报雏形现身于上海影院橱窗。
在19世纪末,电影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发明传入上海。从美、法、西班牙等国的冒险家,不畏路途遥远,携带刚刚问世的电影放映机和胶片,搭乘海船登陆上海。他们怀着对财富和成功的梦想,把电影的种子撒播到脚下这片新鲜而又神秘的土地。
1908年,上海建成首家专业影院﹣﹣虹口大戏院,至30、40年代,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最繁盛时全市影剧院多达50余家,出现了大光明、国泰、卡尔登、南京、光陆、新光、金城等一批知名影院。其中始建于1928年,于1933年重建的大光明影院,更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的美誉。
中国早期民营电影企业是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由张石川,郑正秋,周建云郑鹧鸪,任金平等于1922年3月创办。1930年设置中国手部蜡盘,发声片歌女红牡丹。该公司历时15年,共拍摄142部无声故事片,50部有声故事片,并创办了明星特刊等杂志和明星影戏学校,是中国电影史上经营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民营制片公司。
上海电影译制起源于20世纪30,40年代,有60多年历史的译制经典。
上海是中国美术电影的发祥地,并屡屡创造出中国美术电影的巅峰之作。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上海美术电影已走过近90年历程。
从博物馆中了解到上海电影技术在中国电影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均处于领先水平。中国第一部有声片、第一部彩色片、第一部动画片、第一部宽银幕片、第一部立体声影片、第一部立体影片都是由上海影人率先摄制成功的。上海电影技术工作者自行研制的电影摄影机、录音机、还音机、照明灯具、特技和烟火器材、光学技巧印片机、洗片机、放映机、电影胶片均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影行业中。上海电影技术厂洗印制作的影片拷贝长达11亿米,可绕行地球27.5圈。上世纪末,上海又率先采用数字技术进行电影拍摄、特效、动画和后期制作,并利用数字媒介进行影片的发行和放映。
这一系列成就,既得益于上海在中国经济和文化以及对外开放中所处的地位,也得益于上海电影技术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他们常年在璀璨的银幕背后默默奉献,是当之无愧的幕后英雄。
60多年来,上海电影制片厂共出品故事片800多部,可谓题材丰富,类型多样。
电影博物馆,从电影的传入到电影院的建成;从中国电影公司的成立到不断提高的电影技术;从摄影原理到摄影器材的改进,单机拍摄到多机拍摄,灯光,动画,配音,音乐等的进步,一幕幕画面是上海电影历史的回放,也是上海做为国际大都市走在时代前沿的展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