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多大了?一岁半?两岁?三岁?
在这一段时间里,除了“吃饭饭”,“睡觉觉”,你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
我猜,一定是“不能”——
“不能乱动~”
“不能吃手~”
“脏!不能捡~”
一开始,这句话还管点儿用,孩子马上停下来,略带疑惑或惊恐地看着你。但他一进入两岁,一切都失控了:再多的“不能”都无法停止宝贝儿把你家弄得天翻地覆。你再也无法忍受了:
“不能乱跑!”
“不能玩纸抽!”
“不能从床上跳下来!”
但这时,你“可爱”的小宝贝儿可能正在用你的Chanel口红把脸涂成“凹凸曼”,还手舞足蹈地向你“示威”呢!你气不打一处来,发誓一定要抓住他“一次性揍完”。但他无论是速度还是灵活性,都比你高一个段位,还有外挂保护——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他们会劝你:“小孩子淘气,多大个事儿啊?来,宝贝儿,洗洗脸,爷爷带你去买好吃的。”
心累吗?感觉身体被掏空了吗?
请用仅存的丹田之力大声喊:
心这么累,真的有用吗?
人类最大的缺陷,就是在成年之后,就把小时候的感觉忘得一干二净。
你在吼那个满脸口红的小宝贝儿时,有没有回忆起童年呢?
彼时,你只比现在的宝宝大一些,满脑子想的并不是“我错了,这样不对……”而是:
有什么不能的?要不是怕挨揍,我想做的事,没人能拦得住我!
回忆起来了吗?
那种趁爸妈不在家偷着看电视,还用凉毛巾给电视机降温的感觉?
那种把漫画搁在抽屉里,趁爸妈不注意就赶紧打开看一眼的感觉?
那种和同学约会,一边聊人生一边小心翼翼地提防家长和老师的感觉?
对父母的反抗心理和强烈的愿望掺杂在一起,汇集成一股力量,足以摧毁一切规则与理性。而这种心态,恰恰就是从父母第一次强硬地说“不能”开始的。
你的限制或许是在“帮倒忙”
当然,这并不是在反对家长早立规矩,毕竟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些孩子熊到人神共愤。可见,天性并不是一块挡箭牌。
不过,家长的种种限制真的合乎孩子的成长规律吗?真的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吗?真的是在帮助孩子成长吗?
案例一:
朵朵四岁了,家长发现她背着家长又开始吃手了,甚至把整个手指都含在嘴里搅。家长发现时,都快变形了。而且,朵朵还表现出了严重的“口欲期固结”症状:如入园焦虑、攻击性严重、不被关注就哭闹等。原来在孩子一岁前,全家人曾经专门“扳”过孩子吃手的“毛病”,一发现孩子吃手,就会一边大喊着“不能吃手!”一边把孩子的手打掉。这就给孩子埋下了“口欲期固结”的隐患。
案例二:
欢欢直到上幼儿园前,都不太会自己拿勺子吃饭。因为欢欢家里人总觉得孩子吃饭拿不稳,会撒一身一地。于是干脆把欢欢固定在小椅子上喂。有一段时间欢欢很想下手抓饭,但都被呵斥:“不许抓!手脏!”欢欢也就害怕得不敢抓,索性让家里人伺候了。但问题在欢欢上幼儿园后出现了——班里的小朋友都会用勺子,就欢欢不会用歪 歪 兔原创文章www.waiwaitu.com。就这样欢欢每天吃饭最慢最少而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还因为经常害得全组小朋友都拿不到小红花而被排斥。
案例三:
亮亮是爷爷带大的。从他很小的时候,爷爷因为听说小孩子爬得太多,膝盖会受伤,就天天抱着亮亮,不让他到处爬。直到亮亮会走路后,爷爷也不让他下楼梯,但凡有楼梯,不管亮亮多想要自己下楼梯,他都一边说:“不能下楼!危险!”一边赶紧把亮亮抱起来。然而这样严密的保护还是未能保证亮亮的安全。外出旅游时,家人一个没看住,亮亮还是从长台阶滚了下去。
中国的家长总是太焦虑,他们生怕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闪失,所以一定要把孩子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允许自由探索;
他们担心孩子的未来不够光明,所以要把所有看起来是“毛病”的现象统统消灭在萌芽状态;
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经历也不够充裕,不愿意多忍受一点点麻烦,期待着孩子可以一夜之间长大。
然而这可能吗?成长哪有不走弯路、不费事、不犯错的呢?如果孩子走上了家长认为的“捷径”,这是否也意味着,他失去了许多本该属于童年的体验,也失去了许多成长的机会呢?
更何况,孩子许多不尽如人意的行为背后,都深深地隐藏着“成长密码”。掌握了这些“成长密码”就抓住了孩子成长的轨迹。
四个问题,把成长还给孩子
如何掌握孩子的“成长密码”,既能让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长,又能不至于把孩子宠成“熊孩子”呢?
而这就需要家长来用心观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所以,您不妨在孩子“做坏事”时,先深呼吸,压制住您的火爆脾气,问自己几个问题:
1、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2、这样为什么是不对的?(为什么不被允许?)
3、上面的原因,孩子知不知道?
4、你有没有告诉过他可以怎么做?
当真正思考这四个问题时,我们发现,许多“不能”都不攻自破——
孩子的许多行为往往是处于天性,或者因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某个阶段,比如、吃手、扔东西、剪头发时乱动……
有些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如遇见陌生人不敢打招呼、总让家长陪着玩……
有些则是处于好奇心,如穿大人的衣服、捡地上的树叶石子、登梯爬高、摸电门……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是错误的,甚至危险的,因为家长从来都没有告诉过他们。
所以,当他看起来又在惹人烦时,我们不妨蹲下来,问问宝贝,也问问自己上面那四个问题,然后再做出回应:
1、正当的事,可以划定范围,允许他做。
如:彩纸才是用来撕书的,而书是需要轻轻翻着看的。
这一面有纸的墙才是你的,能画画,别的墙是妈妈的,不能画。
你想在商场里随便跑,那我们就到一片空地上,在这里,你可以跑。但离开这里时,你一定要紧紧拉着妈妈的手。如果还想跑,我们就回到这里来。
2、不正当的事情,要想尽办法让孩子明白原因——
讲故事、做游戏、读书……什么方式都可以,但要让他明白。
如果他不明白,就像一遍一遍教他认识小鸟、认识小花一样,多教他几遍。
如果他一时兴起忘了这件事,就及时提醒他,但也不必说得过多。
3、告诉他“你可以做什么”。
如:吃完东西的包装袋,要扔到垃圾箱里,垃圾箱才是包装袋的家。
你可以看一看这只毛毛虫,但是如果碰它,它身上的毛刺会让你全身痒痒。
4、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撒完纸片后要自己收拾干净;
如果孩子不愿多穿衣服,那就让孩子受一次冻;
画花了墙后要自己清理干净。
孩子看起来种种的“不听话”,背后都有一颗希望独立,希望被倾听、被尊重的心。那我们何不多一些倾听和尊重,放手让孩子在不断尝试中逐渐长大呢?
1.5岁后,孩子逐渐进入“第一逆反期”,而这正是孩子在寻找真正自我的开始。而在这一阶段,如果家长用严厉的批评来打压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可能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适得其反。
这要怎么办呢?
《不用说,孩子就会听——歪歪兔逆反期教育系列图画书》来帮忙!
《最不该出现的家长口头禅TOP1——这个词你还在说吗?》系歪歪兔幼儿早教课程原创内容,欢迎转载。原创光荣,抄袭可耻。在转载时请保持全文完整,并注明原作者——歪歪兔情智乐园。对于构成盗用、剽窃及其他侵犯我方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我方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