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无限可能》
阅读内容:第三部分综述+第七章
阅读主题:如何点燃你内心的“火花”
三个问题:
1.“我缺乏动力”这句话是真的么?
2.目的和目标是一回事么?
3.如何创造你的内在动力?
第一个问题:“我缺乏动力”这句话是真的么?
很多人把不爱学习、不爱阅读、不爱运动都归咎为缺乏动力,这句话是真的么?如果是真的,那么我们会看到他们经常动力十足的躺在床上刷手机、玩游戏、追剧。
人们对内在动力存在三个明显的误解:
第一内在动力生来就有,那些爱学习的人天生就有学习的动力;
第二内在动力固定不变,有动力阅读的人此生都应该兴致高昂的博览群书;
第三凭内在动力完成任务时是快乐的,有运动习惯的人一定不会讨厌反感锻炼。
作者告诉我们以上三点对内在动力的误解都是在为自己不愿行动去争取动力找借口。
他明确告诉我们内在动力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策略,遵循正确的方式能自己控制也能持续创造,最终形式就是心流状态。
作者还研究出来一套内在动力的公式,就是内在动力=目的×精力×S3,把目的、经理和简单的三个步骤结合起来,就能获得持续不断的动力。
那么第七章就专门阐述了公式中的第一个要素“目的”。
第二个问题:目的和目标是一回事么?
人们经常会把目标和目的搞混,目标和目的并不是一回事。
目的是什么?在你最困难的时刻,你要问自己,是什么促使你克服困难继续做你正在做的事情,你的回答就是你的目的。
当作者在还是孩子时,因为存在学习困难,曾被老师称为“大脑坏掉的孩子”,但他依旧努力学习,将勤补拙,为的是证明他能行,证明自己就是他孩时的目的。
成年后,他经受着严重的睡眠障碍导致精疲力尽,但依旧保持高强度工作做公开演讲,为的是解锁大脑,让大家的大脑变得更优秀、更聪明,帮助他人就是他成年后的目的。
目的包含了目标,其中就有最能激发个人潜能的核心目标。
目的可以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做出决策,影响我们的行为,塑造我们的目标,并为我们提供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
“目的”是一个人想要实现目标背后的原因,而“目标”是一个人想要到达的位置。
设定“目标”最常用的方法是SMART法则。
以减肥为例,这只能算是我想做的一件事情,不能算是目标。
目标必须满足:
S代表Specif ic(具体的):目标应该明确。我要通过锻炼达到减肥的目标,这就是一个具体的目标。
M代表Measurable(可衡量的):我要减重20斤。20斤这个数据就是可以衡量的。
A代表Actionable(可行动的):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步骤。我要每周跑步5天,每天5公里。
R代表Realistic(现实的):目标应该是挑战自我和提升自我,步子不宜过大,否则很容易便会放弃。与专业人士沟通,以我现在的身体状态减重20斤是可以实现的。
T代表Time-based(有时间限制的):设定完成目标的时限。我设定6个月时间达成目标。
只有同时具备以上5点才是一个有效的目标。不仅如此,我们的目标还应该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能够持久坚持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与个人的价值观相关的、自己发自内心想要做的。
第三个问题:如何创造你的内在动力?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心灵奇旅》,电影中每个灵魂只有觅得自身的“火花”,才能投身于地球。大部分都灵魂都是用兴趣和热爱点燃了“火花”,而一个叫“22号”的灵魂一直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火花”一直没有被点燃,也没法投身地球。阴差阳错之下,他通过一个音乐教师来到了地球,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建立了助人为乐的价值观,最后为了帮助音乐教师重返人间决定牺牲自己投身地球的机会,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人格点燃了自己的“火花”。 这个“火花”就是他的目的,而点燃的过程就是他创造内在动力的过程。
这个故事很好的诠释了书中提出的内在动力的创造方法。
第一是热爱。平时可以将那些能让你兴奋起来和带来动力的事情列一份清单,这些事情就蕴含了你的热爱,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容易产生动力。
弘丹老师就建议学员写成就事件、感恩日记,经过持续的记录,让大脑记住热爱的感觉,从而可以随时调用这种感觉,产生内在动力。
第二是与价值观相符。我们看似不经意的语言和行为背后体现的都是我们的价值观。
作者认为只要我们采取的行动永远与我们的价值观保持一致,我们就能获得最强劲的驱动力,它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不仅如此,价值观是稳定的,不会经常变化的。
积极进取就是我的价值观之一,所以我的闲暇时间就会用于阅读、学习、写作和健身。这些行为和我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不会觉得有任何压力,是我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
第三是找到充分的理由。很多人说自己很忙,没时间学习、没时间运动,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时间,而是没有一个充分的理由让他分配时间去做。如果面临考试、医生叮嘱要运动了,那这些理由就足以让他们产生内在动力花时间去学习、去运动。
动力无法“拥有”,而是需要“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