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三国演义看,如何做个让人追随的领导

从三国演义看,如何做个让人追随的领导

作者: 飞天神鼠 | 来源:发表于2023-04-07 21:32 被阅读0次
    导读:1、胸怀宽广,有容人之量2、以德服人,塑造高大形象3、任人唯贤,善于用人天底下没有新鲜事,现在正在发生的、将来即将发生的事情,在过去都能找到类似的影子,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的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资治通鉴》也告诉我们洞察人性,以古鉴今。今天我们就以三国主要人物为例来探讨一下如何做个让人追随的领导。 01 胸怀宽广,有容人之量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先有董卓篡权,后有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家庭背景,组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接下来官渡之战让曹操取代了袁绍地位,基本统一了北方。      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打败实力雄厚的袁绍,核心一点就是有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各类人才。他手下文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满宠,董昭,蒯越,田畴,陈群,钟繇,王郎,陈登、司马懿、许攸”等。武有许褚、典韦、张辽、徐晃、张颌、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乐进、李典、于禁、曹彰、庞德。无论文臣还是武将,很多都是通过打仗,从敌营中投奔过来的,比如文臣有郭嘉、荀彧、贾诩、许攸等,武将有张辽、徐晃、张郃、庞德等人。      尤其是在对待降将张绣上,体现了曹操的大局观,不以个人家庭的私仇为上,而以国家利益为上的胸怀和格局。要知道,张绣本来是个降将,再次造反,差点把曹操害死,要不是典韦拼死相救,曹操可能在宛城之战中就挂了,并且杀死了曹操心爱的儿子和大将典韦。张绣第二次投降,是在官渡之战前夕,当时曹操和袁绍实力差距明显,众人都不看好曹操。这时候身处宛城的张绣,也在观望之中。曹操知道张绣的归顺,能够壮大自己实力,增加战胜袁绍概率和底气。为了消除张绣的疑虑,更是让自己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双方结成了儿女亲家,让其死心塌地跟随自己。      其次官渡之战以后,袁绍战败,在袁绍府中搜出很多曹营人员私通袁绍的信件。曹操直接命手下将士一把火烧了这些信件,并说道:“当时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战胜袁绍,何况别人呢?”,曹操也因为他的这个举动让人心悦臣服,毕竟心胸宽广是成大事者必备之条件。      反观对手袁绍,他文有田丰、沮授、许攸、逢纪、郭图、审配、荀谌、辛毗。武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朱灵、麴义,淳于琼等。      田丰劝谏袁绍不要出兵,围而不打,把曹操粮草耗尽,就不战而胜了,袁绍不听,田丰被袁绍下狱,后证实田丰建议是对的,但是袁绍不敢承认自己错误,于是采用杀害谋士的做法,掩盖自己的错误。      曹操在北征乌桓时,很多人也提反对意见。曹操凯旋归来却重赏当初劝阻自己出兵的将领和谋士。只有这样下属才能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帮助领导。      袁绍对待田丰的态度和曹操对待劝阻自己的人的态度,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两人不同的格局与心胸。这也是曹操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02 以德服人,志存高远接下来我们说一下刘备。在三国中,刘备属于草根出身。虽然号称皇亲国戚,其实已经是非常落寞的家庭了,要不还用卖草鞋为生。 虽然刘备家庭条件不好,但是他少有大志。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三国演义》第一章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小说一开始,主人公之一刘备就出场了。桃园三结义也奠定了刘备的组织班底,终其一生,刘关张都是一体的。曹操曾经为了得到关羽,那是上马金下马银,要车给车、要人给人,还把别人都眼红的赤兔马赠送给关羽,也没换来关羽的归降。可见刘备的识人用人。“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是民间谚语。也道出了刘备对待下属的态度,通过“摔孩子”也彻底让赵云跟随自己。 为了彰显自己的大义,曾经三让徐州,让陶谦感动得涕泪横流。在荆州刘表那里,诸葛亮等众人都建议取代刘表,获得荆州,但是刘备念及刘氏宗亲,不忍不谋,结果被曹操捡了个大便宜,也延后了刘备的崛起时间。 在刘备最狼狈的时候“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的时候,也没有抛弃跟随自己的老百姓。 为了留住徐庶的心,让士兵伐树林,目送徐庶离开,换来了徐庶推荐的诸葛亮。为刘备的班底增加了最重要的一个筹码。从此刘备开始了文有诸葛、庞统,武有关张赵马黄的黄金时期。 三顾茅庐天下计,更是刘备尊重人才,以德服人的表率,没有像曹操为了得到徐庶,囚禁了徐母,也没像张飞说的,绑来就是。而是以自己三顾茅庐的精神打动诸葛亮,迎来了自己翻身的好时候。 入蜀之后,为了稳定当地政局,他提升法正为丞相,甚至位列诸葛亮之前。 刘备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知道他没有曹操雄厚的家底、政治优势,也没有孙权祖上的基业,他靠得是自己的打拼。而皇室宗亲和自己的德高望众才是他的优势,是他的精神资产,也是他区别去其他两家的优势,这是他发挥长板优势的特点。 刘备文不如诸葛、庞统,吾不如关张赵马黄,为什么能统领这些人,就是因为他的领导者的气质,他有自己的远见,有自己的识人用人方法,才能成就自己的霸业。 03 任人唯贤,善于用人最后我们说一下孙权,孙权是三国领导人中间年纪最小就掌握权力的人。孙策意外遇害身亡,孙权迫不得已,临危受命接管东吴的基业。 但是面对跟随父亲和哥哥的老臣和前辈,他容易被轻视和忽略,甚至可能遭受谋权夺位的风险。 当时,像张昭、张纮、周瑜、程普、黄盖、太史慈等一众东吴臣子,要么是跟着孙坚,要么是跟着孙策一路走过来的,大家都是功臣,对这个新任的领导肯定先是冷眼旁观。这时考验着这个年轻的霸主。 孙策曾嘱咐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找张昭”。于是孙权采用了“举贤任能,各尽其心”策略,他先拜张昭为师傅,以周瑜、程普等旧臣为统帅。借助张昭、周瑜这样的人来带动其他人,最后,再为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招揽名士豪杰,请来了鲁肃、诸葛瑾、顾雍、陆逊、步鹭这样有名望的人才,逐步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孙权懂得倾听,但不是盲目听从,在赤壁之战前夕,大部分谋士和武将主张投降,只有两个人选择了站在孙权这边。一个是鲁肃、一个是周瑜。孙权听完众臣意见后,也听了鲁肃的建议,和周瑜共商对策,最后拿定主意要和刘备联手抗击曹操,结果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小说中描写都是诸葛亮的功劳,其实事实是东吴在赤壁之战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孙权也懂得识人用人。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每个都督都是大牛,才华洋溢、懂兵法又懂谋略,帮助东吴扩大了版图。就拿陆逊来说,官拜大都督时年纪还不到30,孙权却不顾年龄的质疑,力排众议地提拔,陆逊也不负众望,火烧连营700里,击败了刘备的进攻。 《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孙权注重人才培养,也为我们留下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名言。 借用对手曹操的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也能看出孙权的能力和影响力。 总结一下,三国领导人,各有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分别聚拢了当时的人才,构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三雄割据的局面。在吸引人才、识人、用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三国演义看,如何做个让人追随的领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ju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