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論胃實證。
問曰,太陽緣何而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胃實大便難,此名陽明也。
[[此明太陽轉屬陽明之病,因有此亡津液之病機,成此胃家實之病根也。按、仲景陽明病機,其原本經脈篇,主津液所生病句來,故雖有熱,論中身去鼻乾等症,總歸重在津液上,如中風之口苦咽乾,鼻乾不得汗,身目黃,小便難,皆津液不足所致,如腹滿小便不利,水穀不別等症,亦津液不化使然,故仲景諄諄以亡津液,為治陽明者告也。
陽脈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為陽實於裏,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陽明主津液所生病者也,因妄汗而傷津液,致胃家實耳,桂枝證本自汗,自汗多則亡津,麻黃證本無汗,發汗多亦亡津,此雖指太陽轉屬,然陽明表證亦有之。
本太陽病,初得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
[[徹,止也,即汗出多之互辭。
傷寒轉屬陽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此亦汗出不止之互辭,概言傷寒,不是專指太陽矣。
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轉屬陽明也。
[[胃實之病機,在汗出多,病情在不能食,初因寒邪外束,故無汗,繼而胃陽遽發,故反汗多,即嘔不能食時,可知其人胃家素實,與乾嘔不同,而反汗出,則非太陽之中風,陽明之病實矣。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鞕,不大便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宜五苓散。
[[此病機在渴,以桂枝脈證而兼渴,其人津液素虧可知,小便數,則非消渴矣,以此知大便雖鞕,是津液不足,不是胃家有餘,即十日不便,而無痞滿硬痛之苦,不得為承氣證,飲水利水,是胃家實而脈弱之正治也,不用豬苓湯,用五苓散者,以表熱未除故耳,此為太陽陽明之併病,餘義見本苓證中。
傷寒脈浮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鞕者,為陽明病也。
[[太陰受病,轉屬陽明者,以陽明為燥土,故非經絡表裏相關所致,總因亡津液而致也,此病機在小便,小便自利,是津液不行,故溼土自病,病在肌肉,小便自利,是津液越出,故燥土受病,病在胃也。客曰,病在太陰,同是小便自利,至七八日暴煩下利者,仍為太陰病,大便鞕者,轉為陽明病,其始則同,其終則異,何也,曰,陰陽異位,陽道實,陰道虛,故脾家實,則腐穢自去,而從太陰之開,胃家實,則地道不通,而成陽明之闔,此其別也。
右論他經轉屬證。
問曰,脈有陽結陰結,何以別之,答曰,其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者,此為實,名曰陽結也,期十七日當劇,其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鞕,名曰陰結也,期十四日當劇。
[[脈以浮為陽,為在表,數為熱,為在府,沉為陰,為在裏,遲為寒,為在藏,證以能食者為陽,為內熱,不能食者為陰,為中寒,身輕者為陽,重者為陰,不大便者為陽,自下利者為陰,此陽道實,陰道虛之定局也,然陽證亦有自下利者,故陰證亦有大便有12者,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又陰陽更盛更虛之義,故胃實因於陽邪者,為陽結,有因於陰邪者,名陰結耳,然陽結能食而不大便,陰結不能食而能大便,何以故,人身腰以上為陽,腰以下為陰,陽結則陰病,故不大便,陰結則陽病,故不能食,此陽勝陰病,陰勝陽病之義也,凡三候為半月,半月為一節,凡病之不及太過,斯皆見矣,能食不大便者,是但納不輸為太過,十七日劇者,陽主進,又合乎陽數之奇也,不能食而硬,便仍去者,是但輸不納為不足,十四日劇者,陰主退,亦合乎陰數之偶也,脈法曰,計其餘命,生死之期,期以月節剋之,內經曰,能食者過期,不能食者不及期,此之謂也。此條本為陰結發論,陽結即是胃實,為陰結作伴耳,陰結無表證,當屬之少陰,不可以身重不能食為陽明應有之證,沉遲為陽明當見之脈,大便鞕為胃家實,而不敢用溫補之劑也,且陰結與固瘕穀疸有別,彼溏而不便,是虛中有實,此鞕而有便,是實中有虛,急須用參附以回陽,勿淹留期至而不救。
右论胃实证。
问曰,太阳缘何而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胃实大便难,此名阳明也。
[[此明太阳转属阳明之病,因有此亡津液之病机,成此胃家实之病根也。按、仲景阳明病机,其原本经脉篇,主津液所生病句来,故虽有热,论中身去鼻干等症,总归重在津液上,如中风之口苦咽干,鼻干不得汗,身目黄,小便难,皆津液不足所致,如腹满小便不利,水谷不别等症,亦津液不化使然,故仲景谆谆以亡津液,为治阳明者告也。
阳脉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为阳实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阳明主津液所生病者也,因妄汗而伤津液,致胃家实耳,桂枝证本自汗,自汗多则亡津,麻黄证本无汗,发汗多亦亡津,此虽指太阳转属,然阳明表证亦有之。
本太阳病,初得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彻,止也,即汗出多之互辞。
伤寒转属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此亦汗出不止之互辞,概言伤寒,不是专指太阳矣。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胃实之病机,在汗出多,病情在不能食,初因寒邪外束,故无汗,继而胃阳遽发,故反汗多,即呕不能食时,可知其人胃家素实,与干呕不同,而反汗出,则非太阳之中风,阳明之病实矣。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大便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宜五苓散。
[[此病机在渴,以桂枝脉证而兼渴,其人津液素亏可知,小便数,则非消渴矣,以此知大便虽鞕,是津液不足,不是胃家有余,即十日不便,而无痞满硬痛之苦,不得为承气证,饮水利水,是胃家实而脉弱之正治也,不用猪苓汤,用五苓散者,以表热未除故耳,此为太阳阳明之并病,余义见本苓证中。
伤寒脉浮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
[[太阴受病,转属阳明者,以阳明为燥土,故非经络表里相关所致,总因亡津液而致也,此病机在小便,小便自利,是津液不行,故湿土自病,病在肌肉,小便自利,是津液越出,故燥土受病,病在胃也。客曰,病在太阴,同是小便自利,至七八日暴烦下利者,仍为太阴病,大便鞕者,转为阳明病,其始则同,其终则异,何也,曰,阴阳异位,阳道实,阴道虚,故脾家实,则腐秽自去,而从太阴之开,胃家实,则地道不通,而成阳明之阖,此其别也。
右论他经转属证。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鞕,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脉以浮为阳,为在表,数为热,为在府,沉为阴,为在里,迟为寒,为在藏,证以能食者为阳,为内热,不能食者为阴,为中寒,身轻者为阳,重者为阴,不大便者为阳,自下利者为阴,此阳道实,阴道虚之定局也,然阳证亦有自下利者,故阴证亦有大便有12者,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又阴阳更盛更虚之义,故胃实因于阳邪者,为阳结,有因于阴邪者,名阴结耳,然阳结能食而不大便,阴结不能食而能大便,何以故,人身腰以上为阳,腰以下为阴,阳结则阴病,故不大便,阴结则阳病,故不能食,此阳胜阴病,阴胜阳病之义也,凡三候为半月,半月为一节,凡病之不及太过,斯皆见矣,能食不大便者,是但纳不输为太过,十七日剧者,阳主进,又合乎阳数之奇也,不能食而硬,便仍去者,是但输不纳为不足,十四日剧者,阴主退,亦合乎阴数之偶也,脉法曰,计其余命,生死之期,期以月节克之,内经曰,能食者过期,不能食者不及期,此之谓也。此条本为阴结发论,阳结即是胃实,为阴结作伴耳,阴结无表证,当属之少阴,不可以身重不能食为阳明应有之证,沉迟为阳明当见之脉,大便鞕为胃家实,而不敢用温补之剂也,且阴结与固瘕谷疸有别,彼溏而不便,是虚中有实,此鞕而有便,是实中有虚,急须用参附以回阳,勿淹留期至而不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