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686467/e6afff392927bf22.jpg)
用一段时光,开启所有时光。
用一种回音,唤醒所有回音。
如果你也亟待,我想以此开始一场我们的交流,写在故园古老的骑楼里,写在从香园出走的音符间,写在你我人生,平淡却而弥足珍贵的清欢中。
壹
朋友临别时,我往常会在心里说,“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此间少年。”张不开口的话,是心底最深的祝福。
岁华纪丽,于平凡如你我的美好,却至多只是一份心灵的栖息。
2018年,当我远嫁他乡,我母亲对我唯一的寄愿是,不要做一个活得太严肃的人。世事不如意之事八九,我们当应常想一二,以此得以生活的意趣。
是啊,我总非常钦佩,奋力生活的人,也尝奋身于一道不断晋升的窄门中。而心里最爱确是董桥、也斯、舒国治、林清玄的清欢。“我愈来愈希望我所写作的…是那种活生生并且众人堪用的暖热之物,而不是我个人很清冷孤高的人生见解之凝结。”
当我们在朋友圈、头条推送、直播间、微博阵地看惯他人的丰腴色彩,却回首,更珍惜自我心底的宁静与清亮。那是连时代速率都抹不去的光华吧!
贰
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我们,也应该仅得益于我们要走进什么样的我们。
在上一周,我读完布莱克·克劳奇的《人生复本》。他在说,如果我们的人生,每一刻都在产生一个“我”。在每一场选择里,有一个“我”离开,一个“我”留下。
人生有多少个时刻,就有多少个“我”,有多少次选择,就有多少个空间,“我”和每个时空的“我”,都在一个平行的维度,继续彼此我们分道扬镳时的选择。
你能否就此和我一同,感知与观察所有的“我”,又是否会最终坚持并坚定地爱着此刻的“我”?
我想说,如此拗口的记述,只是为了表达: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你,只是得益于你要走进哪一场你的人生。如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多一些选择,和诀别的勇气。
12月8号,我和我的先生第一次踏入香园,认识Norman。于我而言,Norman(汕头市香园钢琴博物馆 馆长Norman Lee)以及他的故园,或者只是和我一样,在开启一些可能的“我们”,在重新延续一些可能的“我们”。
叁
再没有一场聆听比此更加深邃,再没有一种声音比此更加直击人心。
我的一位朋友,从外地回来,在潮汕办了一个关于文化和讲说的平台(请恕我粗浅的表述如此)。我喜欢最近一期,杨炼先生的表达——从本地中看见国际。“我们通过本地文化的认识,通过语言、诗歌、不同文化的内核来建立起不同文化间不同的深度关联…以此回馈到全球化中,形成良性的互动。”否则,全球化只是一种金钱的全球化。
在香园,我窥见本地中的国际,是白咧咧的日光,直击内心的一抹光彩。
两年前,从香港回来的Norman,带着“我一生只懂得一件事情,那就是钢琴”,回到“上世纪”的香园。“这是祖父留给我们的东西。”
Norman邀请他的朋友,为他的故园和故乡一次次演奏。这一次,是浸会大学的黄颖滢老师。在会场,几乎半数的嘉宾,都在闭目聆听。在每一曲的间隙,掌声持续到下一曲的开始。
回来的路上,我的先生和我说,他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人可以如此专注,如此倾尽己力。我想,他想说的是,世界上的语言,有许多种,譬如我们的母语,譬如世界的音乐。但唯有专注,可以诠释它们,唯有聆听,可以诠释我们。
肆
而如果说,何以将这一切,得到最好的承载。那一定是你我的故乡,我们共同的故园,诞生我们与滋养我们的土地,包容我们与抚育我们的家园!
那天晚上,Norman带我们参观他的“家”,修葺完善的部分,和尚在整修的地方。我知道,对于中国人来说,家是很私人的记忆。是母亲的家常菜,是父亲的脚步声,是儿时的欢闹,是祖父威严的叮咛。我也尝知道,对于离家数十年的人来说,家是一代又一代人口中不变的乡音,是“胶己人”与“胶己人”之间不曾间续的牵挂,是一次又一次的往来中,故人的凭寄,梦里的惦念和企盼。
那一晚,我们用古旧的钢琴和清扬的音符为桨,那一晚,我们回到久违又崭新的故乡。
整修的门窗和墙舍,葺修的房顶和横梁,放大的照片和记忆,悠扬的音符和述说。你相信吗——只是因为,我们看到过世界,也要让故乡看见世界;只是因为,我们听到过世界,也要让故乡听见世界。
只是因为,我们那么迫切地,也想让世界看见、听到我们的故乡哇!
伍
至今,我依旧沉浸于那一场冥想,天籁降临的时刻。
我很感激,感激那夜的演奏,感激专注得如此优美的钢琴家黄颖滢老师,感激安静在角落垂听女儿演奏的颖滢老师的父母,感谢Norman邀请了他们。它启示我,爱,无论无声还是有声,都是如此磅礴与厚重。
感激Norman以及他的家人,感激已故的伟大的Lee爷爷。因为从前勇敢而富有才华的锻造,所以有如今果敢而漫是温度的传递。因为你走过世界,而今又回到故乡。
我的一位朋友,在最近一次的分享里和我说,“让他们(我们的后代)站在我们的起点出发,才是我们经历那么多的意义。”多么美丽的表达!愿你也如此,开启每一场际遇,为自己和未来。
感激,陪我将要走过未来漫漫人生的,我的先生。感激曾经他的故乡,如今我们的故乡。我的父母以及所有人。
我将尽可能的赶至每一场的聆听现场,也很荣幸,如果可以的话,我愿邀请你们和我一起莅临百年经典建筑,聆听故园的声音。我想,你也会觉得,这是世界最美的回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