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韩非子从儒家、道家谈治国之道(中)

韩非子从儒家、道家谈治国之道(中)

作者: 四金Kinson | 来源:发表于2020-05-08 14:57 被阅读0次
    图源网络

    在经济政策方面,韩非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当时的多数学者认为应该将土地分给贫苦人家,这样可以改善他们致富的条。韩非子认为在没有饥荒、疾病、天灾、刑罚等意外灾祸的情况下,如果两个相同条件的家庭产生了很大的贫富差距,这就是人的不同性格和品质造成的。奢侈却懒惰的人必然会变得穷困潦倒,勤劳节俭的人当然会变得富裕。如果说君主要施舍穷苦群众而去剥夺富人的财富,那不就是强行抢夺勤劳节俭的家庭来资助奢侈懒惰的人吗?这样很明显会消磨命中那些勤劳节俭的人的积极性。韩非子的主张也是如今治国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何有些地区不断在强调扶贫,给了很多钱但是却一直没有成效呢?或许韩非子的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贫苦的人可能并不是客观原因而造成的,如今的“等、靠、要”现象层出不穷归根结底就是:侈而堕者贫”。

    跟上一段韩非子在经济政策类似,下面也是他在治国之道上对君主的一种告诫,通过军事上的奖赏对象标准、税赋上的错误政策、以及社会风气上的错误导向进行了分析,并最后得出结论:“乱亡之道也”。 那么韩非子认为什么是乱亡之道呢?他先是列举了三个例子,一个为自己利益不顾他人利益国家利益的人,君主如果还在赏识他礼遇他,看重他的智慧;一个高谈阔论的人,君主尊敬他的贤能;一个追求气节,一听说有人贬损自己便刀剑相向的人,君主认为是珍惜自己名誉的人,也赞同他的思想。但是韩非子又写到,那些被认为是智慧的人得到了高官利禄,但是君主轻视了那些为他卖命的民众;那些文人雅士得到的更多的赏赐则是从加重土地税赋那里得来的,君主怎么还能要求民众努力耕种少论国事呢;那些珍惜自己名誉的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肯出手帮助,君主想要要求民众奋勇作战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韩非子的观点从这里看起来就是“所用之人是所养之人”,相对来说他没有去强调一些理论上的和精神上的教化,他的观点主要就是一种相对的“公平”,有付出应该有回报,没有付出就不该有回报。这个观点还在他劝诫君主用人时也有所体现,官员有用则立马调用,无用则立马调离。

    治国乃是用人,用人之道有几何直接关乎着国家的政治状况。

    如何用好贤才很重要,韩非子在《显学》中说到:观察容貌服装,听取辞谈言说,孔子不能必然断定这就是读书人;用官职来试验他,考核他的工作成绩,那么就是平常的人也分得清这是愚蠢还是聪明。用人的时候不应该以貌取人,这样只能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内涵,在实践中就算是平常人也能区分得出一个人有没有才能。因为在前面的反复举例中都是这样的,光看外表是看不出来是庸才还是贤才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这里韩非子也建议贤明的君主应该多提拔真材实料的人才,至于如何选拔,就是要有经验的,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例如选宰相就要州部中提拔上来的人选,将军就要从真正经历过战争的士兵中提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韩非子从儒家、道家谈治国之道(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uf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