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人的衣橱里永远少一件衣服。深以为然的同时,还想加一句,女人的衣橱里永远有几件不再穿却又不曾扔的衣服。
今日闲着无聊,着手收拾衣橱。于是,比收拾更难过的一关来到了,那便是断舍离大关。看看这件,还行;瞅瞅那件,挺好。硬着头皮,让理智占据上风,总算是折腾出了一大堆束之高阁已久的衣物。此时,目光被衣橱角落处的一个小布袋吸引,鼓鼓囊囊的,不知是什么。看来偏居一隅好久,如果不是换季,很难有机会发现它。
打开布袋,原来是它,一件榴莲黄黑内衬的羽绒服。原来是它,几年前搬入新居,收拾衣橱时,便对着久未上身的它百般犹豫,最终未曾舍弃,却也未曾如其他衣物般熨烫后挂起,只是用小布袋装着放入角落。无从找寻当时的想法,应该类似于“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般的感触吧。
如今它安静地瑟缩着,略显黯淡与陈旧。我扯出它,展开铺在床单上,却发现刚才只是错觉。色彩鲜艳得刺眼,那略微带点金属光泽的榴莲黄,直闪我的眼,看着好生俗气;束腰、微微的小喇叭袖口,莫名地觉得有点造作。我撇撇嘴角,嫌弃地想弃之如敝屣。
可思绪却与动作相背,蹁跹跳跃,进入了当初那“拾之如珠玉”的美好。
还清晰地记得初见时的惊艳与心动。那年“金羽杰”刚刚在我们这个小县城驻足,单位里有一两位引领潮流的同事便发掘了它内蕴而不张扬的美。修身的长款、高贵的大毛领,有着全然不同于其他羽绒服的优雅。于是艳羡而向往,便寻着去了当年位于大街上“大拇指”旁的那家专卖店。可惜受身材所限,长款穿着不伦不类,万般不甘下,看见了它。深红与榴莲黄两种颜色,深红的有着白色内衬,大方而妩媚,让人眼前一亮,无奈我一直与红色无缘,穿上便百般不自在。不管店家的各种夸赞,将目光投向了这款黄色。明快又不失稳重,亮丽又暗含内敛,只那一刹便爱上了。好事多磨,店里偏偏没有了我穿的码,要么付款预订,要么挑件红色(店家觉得我更适合红色)。
还清晰地记得等待时的雀跃与忐忑。在店里踌躇半晌,终未将就,又因近900元的预付款觉得有点不安,悻悻然而归。那时正开始淘宝不久,便想着淘一淘,结果还真找着了一家,价格约与实体店相差了四分之一,而且尺码齐全。从未在淘宝上买过超过500元的衣物,更何况还相差这么多,会不会买到假货?心儿怦怦跳的感觉,仿佛现在还能忆起。终究还是买下了,成交时的兴奋,等待时的忐忑,每每想起时的雀跃,那般真实,那般明晰。
还清晰地记得收货时的欣喜与满足。与实体店一样的质量,那鲜明的黄,那内敛的黑,那秀气的腰身,那个性的袖口,那种虚幻化为真实的奇妙感,那种心儿落地的放松感,无不让人欣喜。上身后的效果与想象中别无二致,果然比深红更加适合,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明暗动静相得益彰的秀气与别致。
还清晰地记得初着新衣的愉悦与欢喜。那猛地一亮的眼神,那毫不掩饰的夸赞,甚至有追问哪买的,多少钱的同事,让我一时竟有点不好意思说出这是某宝上购得的,真不知是什么奇怪的心理。但心中却是欢喜的,有点小骄傲的,觉得一切都如这黄色般明媚而亮丽。以至于老妈对这奇怪的袖口设计颇为诟病时,还振振有词地反讽她跟不上时尚……
俱往矣,所有的一切都还清晰地记得,但真正心动的却是这段体验,而面对眼前这熟悉又陌生的衣服,却再无欣赏,甚至也无不舍,它只是时过境迁之后,让人有点嫌弃的鸡肋存在而已。也许只有淘宝的购物记录才会永久并忠实地记录着属于它与我的零星:“2011年1月,568元”。
突然的,便很是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们总是感叹于初心的易失易逝,却不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人心本是善变易变的,从积极的角度来说,这推动着进步;从消极的角度来说,这或多或少暗示着“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没有什么会在原地等候,没有什么会永远存在。
如衣物此等,尚且好说。毋论乎审美疲劳、流行趋势的改变,还是眼界的不同、心境的不同,它都只是没有收藏价值的带有损耗性的物件而已,无非是狠狠心,笑言一句“去年的衣服,已配不上我今年的气质”抛却了事。其余的呢,如感情,如经历,如人生,又岂是这般轻松地一弃了之?
不禁想起初中时读《雷雨》,很是不解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明明那般怀念她,可当她出现后却冷漠无情;中年之后,有时也会看到关于对周朴园这段感情真假的争论,而有一定阅历的我,却认为感情是真,只是时过境迁,他不是不爱鲁侍萍,只是他爱的是当时的鲁侍萍而已。就如你万分思念一个中学时的同学,一个曾经的同事,一个曾经给你留下美好回忆的人,可当他或她出现在你眼前时,短暂的欣喜过后,你会觉得“相见不如怀念”。因为,你思念的也只是当时的他们,那些在共处的岁月里给你温暖与快乐,伴你走过那段人生的他们,而不是此刻的他们。这与优秀与否无关。就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便是曾阿牛,但蛛儿却不爱优秀的张无忌,她爱的只是那狠心咬她的那个傻傻的曾阿牛。如此这般,当真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蓦然便感觉到“初心可觅,真情不再”的无奈与残酷,然而,身边周围,大千世界,守住初心亦守住真情的例子比比皆是,让我不由地思索这其中的真谛。也许亦如我昨日应付的论文主旨吧——“于问题处求索,于思变中盘活”。只有带着最最本真的一点内核,不断地赋予其全新的内涵,才能历久而弥新,才能永葆活力,才能真正地坚守住初心,亦坚守住真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经历如是,感情如是,人生亦如是。
只不过,当你跳出循环与轮回,再回望,会发现:彼时,此人此景此人生又已不是初见时的模样,你要的是原本的那个初心?还是被赋予全新内涵之后全新的初心?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或者亦真亦假?
唉,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终究只是一件旧衣引发的乱弹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