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贫道
这一集的原文是: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傅先生的翻译是:
孔子在陈国没有粮食充饥,跟随他的人病倒了,没有办法起床。
子路带着怒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胡作非为了。
另外,先生还引用了两段话:
第一句,“君子穷亦乐、通亦乐,所乐不在穷通,而在于道”
君子在穷困的时候快乐,在得意的时候ta也快乐,ta的快乐不在于穷困、也不在于得意,而在于道。
第二句,匪兕(si4)匪虎,率彼旷野。
我不是犀牛老虎那样的野兽,为什么沦落到在野外游荡的境地。
经常会看到小说里或是电影里面的道士跟人家提及自己的时候,往往自称:贫道。今天看到这这一集,或许‘贫道’有‘贫而乐道’的意思吧。
其实不只是‘贫而乐道’啊,还应该有‘富而乐道’,更应该有‘常在道中’。
第一,贫而乐道
贫穷,特别是长期的贫穷,通常是无法忍受的,ta会像论语里面讲的:斯滥矣。胡作非为了。
贫穷或是穷困也是双刃剑,有些人因穷思变,胡作非为是一个变法,发奋图强是另一个变法。不一样的变,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第二,富而乐道
这个其实也是有两个极端。一部分人,富了之后呢,搞骄奢淫逸去了;但是还有另外一部分人,富之前出身很卑微,一路走过来历尽千辛万苦,富了之后,觉得说要好好总结,更有胸怀的人还会把自己的经验跟教训都传递下去,给后代的人以借鉴或是学习。
不论贫富,而能乐道都不是那么容易能做到的。
第三个,常在道中
不了解自己的使命,就是没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身体和思想很容易被别人绑架,变成别人的傀儡和工具,常常在宠辱皆惊的状况里面颠簸,更静不下来,因为已经不习惯跟自己相处了。
如果一个人确知自己的人生使命,并且去实践,这就是常在道中,自然会乐在其中。为什么?因为这个道是ta自己选的,自己喜欢的。ta的悲喜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最多是看到别人不幸会有恻隐之心,跑去帮忙人家,或是看到别人取得成绩,跑去随喜功德;ta的悲喜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是否有所进步、是否有所成长,而所谓的贫富、贵贱、穷通对ta来说就变成是无可无不可的东西了,因为ta明明白白地知道:一切,终究是彼此的过客。Ta更知道:我会努力让路过成为喜乐。
《路过喜乐》
这世界
再怎么千变万化
再怎么丰富多彩
于我,不过是匆匆过客
而我
如何富贵通达
或如何卑贱穷困
于这世界,也不过是匆匆过客
世界之于我
我之于世界
只是在这一生
恰好彼此路过
一切
终究是过客
但是
我会尽力
让彼此的路过
成为彼此的喜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