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运动就像一扇窗户,让你看到内心深处改变自己的渴望。
为什么学拳击?
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为了不受欺负,为了赚大钱,为了保护家人,为了拿冠军,为了锻炼身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还有一句心灵鸡汤:“我读书是为了能心平气和的和傻逼说话;我练拳是为了能让傻逼心平气的和我说话。”
而我的答案是:通过拳击找到保持善良与生活的勇气,哪怕糟心的事再多。
"
好想赢,赢一次也好,就算一次也好!
——《百元之恋》
"
///
我是看了一部电影之后才有了学拳击的想法。
这部电影叫做《百元之恋》,听起来像是什么纯爱电影,然而是一部废柴逆袭的反励志电影。
它不会让你轻易猜到故事的下一步如何发展,它也不会让你如愿以偿的看到小人物如何成功地击败生活,它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一事无成的废柴女的故事,但是没有逆袭,也没有胜利。
电影前半段都是生活的种种虐待,后半段实力大爆发,最后鼻酸落泪,坦然面对,每个人都想战胜对手,哪怕赢一次也好,但是真正的对手其实是残酷的生活。
影片前半段中,安藤樱饰演的女主一子就是一个大写的loser。她并不是故意扮丑,而是颓废得毫无表演痕迹。
每次一说到演员的自我修养,总会想到她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
死鱼眼般的眼神、油腻又乱糟糟的头发、臃肿的身材、毫无美感的坐姿睡姿,每天睡到日晒三竿,她根本无心帮助打理自家的料理店,整日叼着烟、每天玩游戏虐杀自己的小外甥取乐,空洞眼神折射出其生活状态的虚空。
一子慵懒的生活状态,过得浑浑噩噩,好像年纪对自己没有意义:因为32岁的一子没有工作,没有成家,在家还不干活,整天打游戏。
一次家庭冲突之后,一子离家了。(其实是被最终被看不顺眼的妹妹轰了出去的,大写的好惨一女的...)
最后,一子来到经常买零食的百元便利店打工,作售货员和收银员。
这时候男主出现了,一个落魄的拳击手狩野祐二,由于每次只买香蕉,外号香蕉男。
偶然机缘,她和名不见经传的拳击手狩野走到一起,无奈他们之间甚至连爱情都谈不上。
极度压抑之际一子选择学习拳击,她渴望释放心中的委屈和不满,渴望获得哪怕只有一次的认可。
安藤樱不是俗套地为暗恋的拳击手狩野,也没说出什么激动人心的名句,“互相搏斗,互拍肩膀,仅仅是那种感觉啊。”
这才是此片最高级的地方,拍出了那种颓靡被慢慢磨去的疼痛感,是一点一点磨去,不是快刀一削,然后重新做人。
《百元之恋》的结局并没有豪迈收场,但一子的变化过程足以让人激动。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突发性打鸡血励志事件发生。
这种处理手法,才让普通人感同身受,“燃”得不浅薄不刻意却微小处见细腻真情。不刻画苦难但描摹了平民生活的艰难。不主题先行却骨子里积极向上,给人希望和温暖。
从摔到地上都懒得爬起来的废柴,到因为“好想赢,赢一次也好,就算一次也好”而进入疯狂打拳的模式。
影片燃得让人想哭。
想哭不仅是因为擂台上激烈的拳击比赛,更因为即使被生活碾在地上狠狠摩擦,但“真的好想赢一回”的渴望。
影片前半段看起来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但其实不是,一子虽然演绎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的失败人生,而是失败但是狠狠努力过的普通人生。这正是让我感动的地方。
“好痛好痛好痛好痛好痛好痛好痛...”好痛的不仅仅是在赛台上被揍得鼻青脸肿,更是一个普通人对失败人生的痛苦呢喃...
从电影开头死鱼眼般的眼神、臃肿的身材,通过学习拳击到中间慢慢有点拳击手的架势,到最后眼神、肢体、身材、表情和拳法全部像变了一个人,气场燃爆。
在生活这个拳击台上一子最终还是没能战胜对手,虽然在观众们稀稀落落的掌声里她终于能够和对手互相拍拍肩膀,和对手说一句“谢谢你!”
仿佛完成了一场人生的洗礼,虽然依旧体无完肤,但她可以平起平坐和对手相拥,得到她想要的尊重。
但与生活的搏斗又何止是一朝一夕的事。
《百元之恋》中没有我们期盼的痛快淋漓的复仇、没有破涕为笑的和好如初、没有四两拨千斤的决赛逆袭、也没有胜利者的喝彩声,但却是一部写给失败者的赞美诗。
诚如一子所言:「我是只值一百元的女人。」
但是通过拳击,女主找到了保持善良与生活的勇气,哪怕糟心的事儿再多。足以让我们感动并反思...
我们努力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寻求希望,也许从未远离愚蠢,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做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我们就应该不顾一切,忘记他人的冷漠和不屑,彻底的自说自话并且搏斗到底。
即使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失败的时候,一子可以像尼采所希望的那样:继续对所向往的东西保持信念,即使现在没有,也许永远都得不到。
为什么要学拳击?
正如电影片尾银幕逐渐浮现的一段话,正因为作为万千普通人的我们,也想要认真的过好每一天,找到生活的力量!
-end-
这场电影马上就要结束,
请忘掉这样的我。
今后的每一天,
就算不拍成电影,
普通地过每一天就好。
——《百元之恋》
@一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