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参与的力量
业余媒体的创作特征是同行之间互相调用成果并任意实验,这和专业化媒体生产根本不同。这种联网的文化正在刺激种种社会、文化和技术创新,而这些创新正在重塑我们的媒体世界。
——伊藤瑞子(Mimi Ito),“联网生态里的业余媒体创作”(Amateur Media Production in a Networked Ecology)
当你分享一段关于革命的或者可爱小猫的视频时,你可以运用专注力,有意识地问自己:我到底是让别人更加充实,还是在窃取他人的注意力?你可以运用垃圾识别术,在点击分享前问问自己:我分享的文章和媒体内容是否真实可信?当你在网上发现并评价某些东西,然后分享、喜欢、赞、收藏或者贴标签的时候,你就进入了内容策展的阶段,这是另一种让策展人和公众都能受益的参与技巧。
·专业名词
1.“搔到痒处”-反正是自己本来要做这件事,那不妨将其当做为大家做贡献好了(开源开发者称之)
2 .“产草的绵羊”-使用资源的同时还提供资源的用户
3.数字参与素养-包含一系列的技能(说服、策展、讨论,以及最为重要的自 我呈现),也包含多种参与方式,比如说给照片贴标签、收藏网站、编辑维基百科页面或者写博客。
4.有意识地参与-了解他人如何从你的无偿付出中获益,并且判断自己得到的 回报价值几何。
5.参与文化-与艺术表达和公民事务相比门槛较低。鼓励和他人创造和分享作品。存在某种非正式的师徒制,让最有经验的人把知识传授给新手。 成员认为他们的贡献是有意义的。成员互相之间有一定的依存感。
6、文化阻力理论基本假设-一般公民都被挡在文化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之外
7、“参与的风格”-“友情驱动”与“兴趣驱动”
8、‘闲逛’(hanging out)-友情驱动型参与的主要模式
9、友谊型社区-在此社区中用户是紧密联系的,大多数人在其他场景都互相认识,并且高度本地化。
10、“胡闹”(messing around)-数字媒体技巧的实践和交换,即非正式、开玩笑似的交换粉丝视频等文化产品,例如 宠物小精灵的秘籍。
11、策展-是一种参与形式,不管你有没有博客、Twitter或者Facebook 主页,你都可以收藏、贴标签,或者为别人的数字创作点“赞”。
12、策展人(curator)-描述那些为彼此寻找和评价信息的网络参与者,他们通过精心收集的链接来创作,这些收集皆可提供给他人使用。
13、“大众分类”(folksonomy)-当上百万人添加标签时,类别就出现了。事物实体可以很轻易通过多个分类储存和发现——这种组织方式
14、“可供性”(affordance)-让人们能够掌控某种技术的特征
15、“联网创业者”-为群众贡献,并从中获益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