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811 字 图片12幅 阅读约需 8分钟
( 关注公众号“雪山顶的大祭司”后台回复“书单”获取一份超大的西藏书单库 )
雪山顶的大祭司-扎尕理-No.00
关于唐卡的起源,现在一般延用意大利藏学家杜齐的观点,他认为唐卡是从印度引进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唐卡起源于印度古老的布画。“Pata-madala”(印度人画在布帛上的一种宗教绘画,这种布画常用宗教仪式,信徒利用这们宣扬教义,也因绘制它们而达到枳累善业功德的目的),这种绘画形式随着印度佛教的教义一同传入藏区。唐卡是从吐蕃时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微型唐卡作为唐卡的一个品种同时产生。
(吐蕃时期,菩萨像,图片来自网络)
▽
唐卡产生之后,唐卡僧俗画师便在这一广阔的艺术舞台上展现着他们卓越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创新精神。据历史记载,名叫鲁本的画师在五指并列之宽度内绘出宗喀巴师徒三尊像,而安多佛画艺人确丹却在一手指宽度内画出七骑士各捧一只鸽子的画像。可见,历史上一大批极具创作天赋和献身精神的画师构成了微型唐卡创作的中坚力量。
唐卡的起源就是微型唐卡的起源,以目前的所悉的资料来看最早的微型唐卡大约是吐蕃时期。
(当代,摧破金刚,收藏@ 大祭司)
▽
说明:摧破金刚 / 矿彩设色棉布 / 西藏拉萨 / 2019年09月 / 尺寸:4×5厘米 / 大祭司私藏 /
一 般 唐 卡 与 微 型 唐 卡 的 区 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小形制不同。微型唐卡一般形制较小,我们见到的最小的只有20mmX 30mm,大部分微型唐卡在60mmX 80mm左右;而一般唐卡大都在80cm X 60cm左右(见图,一般唐卡,内容药师七佛,青海黄南州李加才让手绘,当代,大祭司保存)。
(当代,药师七佛,收藏 @大祭司)
▽
说明:药师七佛 / 矿彩设色棉布 / 青海黄南州 / 2019年06月 / 尺寸:80×60厘米 / 大祭司私藏 /
2、 使用场合不同。微型唐卡大多用在闭关修行和流动的佛法讲经、灌顶场合中,流动性强,没有装饰功能;而一般唐卡大多用在殿堂装饰和固定场所的大型佛事活动中,流动性差,装饰功能强。
3、 保存方式不同。微型唐卡的精品一般放在精致的嘎乌盒里保存,其他的用红布包裹后用夹经板夹住保存:一般唐卡大都高处悬挂或卷起来保存。
4、 组合差异很大。微型唐卡一般是成套出现的多,我所见到的最多的一套多达108张:而一般唐卡单张出现的多,成系列的不多。
5、 发展流变差异大。一般唐卡形成了各种流派,各自具备鲜明风格和特色,也在其历史发展中留下了很多卓有成就的大师;而微型唐卡则未形成门派,也没有有影响的画师留名于世。
(当代,生肖守护神·大日如来,收藏 @大祭司)
▽
说明:大日如来 / 矿彩设色棉布 / 青海黄南州 / 2020年01月 / 尺寸:4×5厘米 / 大祭司私藏 /
微 型 唐 卡 的 功 能
微型唐卡的用途主要有密法观修、敷设坛场、随身供奉、佛法普及、佛经装潢等功能。
密法观修:在密法修行中,尤其是修本尊法时,修行者要首先把画在微型唐卡上的本尊的形象观察得一清二楚,亳发不差,例如观修大威德金刚,要把大威德金刚的每一首,每一臂及持物都观察清楚,直到闭目开目如在眼前的程度,然后再瞬间把自己观成大威德金刚。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者必须经过长期地观想训练,通过逐渐熏修,才能达到观修的娴熟,直至自在地观成本尊与本尊相应,从而具备本尊的功德而圆满成就。修行者一般是将本尊的唐卡或擦擦置于眼前,慢慢记忆的,而微型唐卡既没有大唐卡的携带不方便又没有擦擦的笨重,自然成为了修行者观修时的首选。(详见“ 时轮金刚殊胜宝珠修持法仪规 ”)
(当代,大威德金刚,收藏 @大祭司)
▽
说明:大威德金刚 / 矿彩设色棉布 / 青海黄南州 / 2029年03月 / 尺寸:4×5厘米 / 大祭司私藏 /
敷设坛场:多识活佛在他的《密海灯塔》中曾提及:灌顶是修密的入门、道基和贯穿因道果全过程的法脉续流,不要灌顶就等于不要金刚乘,反过来说,没有灌顶的修密,就像没有播种而奢望丰收一样荒唐可笑。”而在这个灌顶的仪式中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敷设坛场”也就是所谓的坛城。一般灌顶所用的坛场有:幻化坛场、实体坛场、彩画坛场等。我所见过的国内最大的时轮金刚坛场是2019年4月位于四川德格格卡松度自然保护区的萨迦派祖寺康度寺所见的欢喜金刚坛场。彩绘的坛场中各种佛、菩萨、本尊、护法、供养天奴的画像有很多都是以微型唐卡的形式呈现的。而之所以在坛场的设置中使用微型唐卡则是因为微型唐卡的便携性。藏传佛教金刚上师在外出讲法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设坛场给信众灌顶传法,只有微型唐卡可以满足此时的需求。(笔者还在这次旅途经过在修复的八邦寺途中还意外从一位师傅手中收获了一幅设坛场时所用的微型唐卡。)
(15世纪,扎尕理套卡,图片 @大都会博物馆)
▽
说明:15世纪初 / 西藏中部 / 矿彩设色纸本 / 61/4 × 53/4in(16×14.5cm) / 收藏于大都会博物馆第五大道251展厅
护身供奉:几乎所有的藏族人都有随身携带小佛像以便护身并供奉,其中很多就是微型唐卡。这类唐卡一般会被收录到木质、银质、或者铜质的嘎乌盒中。而这种嘎乌,便是一种藏族地区非常常见的佩戴饰物,同样也是护身灵物。这类饰物一般雕刻精美、美观醒目,里面装有小佛像或者活佛大德的法像及其他的护身物。嘎乌具有双重功能,即装饰品和护身防灾。作为装饰品,嘎乌展出着精湛的手工技艺与审美情趣,以及一种华贵和富有。二种功能的兼有,反映出善良愿望与美丽造型间的结合与本质上的一致。嘎乌是微型唐卡的主要载体,一般用于供放十分珍贵的活佛、高僧亲手绘制或加持使用过的微型唐卡,大部分微型唐卡是红布包裹后用护经板夹持保存的。
(清代,释迦摩尼札卡,图片 @龘藏)
▽
说明:不加双耳宽93mm,高107mm,厚18mm;珍贵金星老紫檀 紫红色非常漂亮 此噶乌年份爆老 包浆温润 穿绳子的地方都是原装老紫檀 后盖为合金铜材质 内装佛祖与二弟子老唐卡、经文。
佛法普及:过去藏族社会中,文盲率很高,对大部分普通信教群众来说,佛经中的哲理是高不可攀的,所以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在传法中充分发挥了微型唐卡的可识、易懂、形象鲜明的特点,面对大部分一般信众时,一套微型唐卡便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教科书。
(清代,白度母札卡,图片 @龘藏)
▽
说明:尺寸:高约6.6cm 宽约4.9cm;白度母表情慈悲,身姿婀娜好,画工简洁,线条畅快,用色明亮。配套的原装噶乌,为藏地精纯白铜打造,周围饰卷草纹,背后刻十字金刚杵。扎卡装在噶乌盒中,可以直接随身佩戴,与佛像有同等加持力。
佛经装饰:很多佛经的封面都有精美的微型唐卡做为装饰,尤其是皇家供奉的佛经更是不惜工本,极尽豪华。清朝乾隆年间制作的满文甘珠尔、丹珠尔每部佛经都有画工上乘的微型唐卡做装潢,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台北故宫博馆收藏的《大藏经》。
(清代,《龙藏经》,图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微型唐卡创造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正如前文对其功能的分析,由此可见,微型唐卡掲示的一个真理就是其代表的金刚乘密宗教法也是群众性的,所谓神秘性只是其宗教层面的性质之一而已。
-End-
创作团队
文章转载自:雪山顶的大祭司(公众微信号 )
撰稿/设计:郑勇平
审稿:大祭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