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614拥抱我的内在小孩-惊吓

20200614拥抱我的内在小孩-惊吓

作者: Selena_5b5g | 来源:发表于2020-06-16 07:02 被阅读0次

    一:目前生活中的惊吓

    案例:疫情影响,航线中断,爸妈的回程一直推迟,到了三月底,政府出台了“五个一”政策,航班小部分恢复,一票难求。一方面担心未来政策随疫情变化,扑朔迷离,爸妈的回家之路更加艰难;一方面担心万一感染,爸妈的短签身份不能享受免费治疗,天价医药费会压垮家庭。进退两难的困境使我产生很大的焦虑,每天脑海里都盘旋着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以至于有些精神恍惚,别人同我讲话,我不是没有反应,就是反应迟钝,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手里做着的事情因为分神而出错。到了四月初,我终于下定决心敲定了爸妈的回程机票,新的问题又来了,虽说飞行时间只有4小时,可从入境检验到入住酒店,还需要5个小时的时间,对于老年人来说,从出发算,超过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一直戴着口罩手套护目镜,是非常大的挑战,还有旅途中的感染风险。回国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人就像发条一天天拧紧,离愁早已被担忧覆盖,紧张的情绪侵袭了整个身体。送别的那天尽是唠叨了,心情变得凝重,发慌,就像是送人上战场的感觉。飞机落地是晚上9点多,不敢打电话,也毫无睡意,一直等到凌晨两点多到了酒店房间,确认安全,心里的石头才放下。那一天人就处于惊吓中,因为恐惧而冻僵的状态。

    反思这件事的惊吓,一方面来源于信息时代铺天盖地的报道,一方面来源于没有经验的未知状态。对于疫情的恐慌和对于风险的未知形成了两股巨大的压力,相互作用,却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处在惊吓中,防御模式和补偿机制会自然出来保护自己,比如逃避去预设最坏的结果,逃避感受内心的惊慌和不知所措。人容易发呆,寻找一些借口去说服自己过于忧虑了。反正睡不着,去找些事做让自己忙一点,比如半夜拖地,玩手机。

    二:过去的惊吓经验

    案例:大概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升旗之后,我被老师安排在国旗下读一篇文章,本来是个挺光荣的时刻,却因为我把“逛公园”中的“逛”字读成了“狂”,成了全校的笑柄。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不认识这个字,下面几百个学生一阵哄笑,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滚烫滚烫的,心跳加速到快要跳出胸口了,人都不知道怎么呼吸了。我在那一瞬间就失忆了,至今想不起来后来有没有读完整篇文章。但我记得有个年长的老师说了一句“还以为你能读得很好。”我像被整个世界抛弃的孩子,难堪,羞愧,更多的是惊吓,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许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再不敢上台去发言,甚至对这个字有抵触情绪。

    造成我惊吓的不是这个字,是被全校学生嘲笑的画面,以及不被老师看见和包容的行为。我没想到三十年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场景,它像是铁板打上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了我的人生之中,以至于成为我害怕公众场合的一个源头事件。

    那时候的我还是小学生,也采用了瞬间冻僵自己的防御模式,把大脑陷入一片空白中,记忆阻断,除了哄笑和老师的评判,除了自己身体的感受,其他的都记不得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逃避“逛”这个字,如果写作文会用到这个字,我一定换成别的说法,不去面对它带来的羞耻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614拥抱我的内在小孩-惊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ix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