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是一个能够接地气的事情。
同时也是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的事情。
不是纯粹说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
而是真真正正的做到交流沟通与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换。
将工作真真正正地落实好。
概括起来:把工作做到人民的心坎里去。
家访过程中。
1.志愿者没有经过服务对象的同意,在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就径直(随心所欲)走向别人的房间,去探究别人的房间里有什么新奇有趣的物品,甚至撩起别人的门帘,来一探究竟。
2.在谈话过程中,志愿者不经意间说到服务对象的痛处,也需要进行恰当的“转移注意力”,(如果没有太大的把握可以控制场面),而不是继续将这个伤疤越揭越开,越揭越深。
3.不轻易评判服务对象。跟着社工一起探访的志愿者:“(参观一下家庭条件后感慨)居住的条件也太差了吧”。
我能明白,这是公民的言论自由,但是这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行使。
所以我们需要做到,第一,如果没有服务对象的应许,我们不要随便碰他们个人物品。因为每一样的物品是对他们有着特别的意义。
即使服务对象准许我们进入他的房间,我们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第二,如果不经意间说到一些服务对象不开心的事情,我们要尽量将这个事情往好的方向进行引导,也需要探访的人员对案主的外貌神色观察。他们需要的是陪伴,是关心,而不是说让我们去了解他的过去的痛苦的经历。
有时候,将过去的痛苦经历说出来,如果处理的好,可以尝试运用。如果不是专业的人士去做这种事情,那很可能就会再次对他进行一个二次的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