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外甥女6岁生日,姐姐专程带她去西安玩了两天,我也随行。
她太小了,跟团旅行,睡梦中就被叫醒,哭着不肯起床,导游在楼下催,我们在楼上手忙脚乱的给她穿衣,哄她下楼。
路过所有的景区出口小盆友都能看上心仪的纪念品,逛完秦兵马俑被导游带到蓝田玉展厅,又看上一个800多的吊坠,哭着要买,我和她妈好不容易连拖带拽才把她带离景区。
旅行团里有个和她同龄的小女孩儿,不作不闹,乖巧懂事,吃饭也不用大人操心。我姐夸了人家一句,个性十足的小肉童鞋放下筷子再没吃一口,任凭你如何哄劝也无济于事。
饭点是从来不好好吃饭的,过了饭点才开始饿,要吃的都是一些当下根本满足不了的食材,满足不了怎么办,哼哼唧唧,哭,使小性子。
一天的行程结束后大家筋疲力竭的回了酒店,我看着古灵精怪,把她妈和她姨折腾了一天的外甥女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平常在家学习主动,会承担家务的小盆友出门在外却如此倔强不省心。
后来我姐道出了实情,平常她和我姐夫都忙于工作,回了家大部分的时间也都是各自玩手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所以她才渴望被关注,通过一些出乎意料的行为来让你们注意她。
看着她熟睡的小脸,我突然挺羡慕她的,因为她有撒泼打滚的资本。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开学老师就布置了一个做手工的任务,需要大人动手参与。我跟爸爸说过无数回,直到期末放假他都没放在心上。清楚地记得村里9个孩子,除了我,大家都有。
中考动员大会的时候要求所有的家长参与,我的爸妈不当回事,我“借”了邻居婶婶替我开家长会。
从小到大也从来没有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玩具,生日蛋糕。
我当时也像小肉童鞋一样,用撒泼打滚来抗议无视。
但是有用吗?并没有。
那个叫做“小水轮”的手工艺品,被我铭记了整个童年,它就像一根刺,横亘在我和父母中间,诉说着我的不重要。
再后来高中时期的家长会爸妈也以家里忙为由没来,我也早早的想好了应付老师的说辞。
工作以后有能力给自己买心仪的礼物,却还是在看到价格的第一时间不由自主的的害怕,害怕爸妈指责,害怕自己承担不起那份奢侈。
童年时期不被尊重,不被重视感受,就容易形成我不重要,我的感受不重要的信念,这种信念会直接复制到我们成年后的生活。
就像现在先生把我随口说的一句抱怨放心上我会觉得莫名其妙,他做了我爱吃的饭我会感动的多吃一碗,在别人眼里再正常不过的举动,我却觉得是上天对我的偏爱,殊不知,这样的“偏爱”才是正常的家庭关系。
回程的路上,我拉着小盆友的手,对这一路的不耐烦认真的表达着我的歉意,小盆友摇摇头,表示早就不计较这个童年缺失的大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94031/3e0476f7022ef61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