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是玲激动而又清脆的声音。
“数学老师,我的数学考了95分,是不是就没有了假期作业了?”
简单而直接的我话,我早已习惯。也知道是哪一位同学打来的电话。我故作疑惑的问。
“请问,你是哪一位?”
“我是学生玲。我的数学考了95分,是不是就没有了假期作业了?”
玲再一次的求证此事。
“祝贺你!数学考上了90分,就没有了假期作业了!”
我重复着玲刚说过的话,也是我在课堂上不知道重过多少遍的话。
我接着追问玲。
“这次考试成绩很不错,你自己满意了吗?”
电话那头,明显的感觉得到玲有些激动,又带有些许的惋惜。
“老师,这次的考试题其实很简单。我完全可以得满分的,要不是因为太粗心,错了一个不该错的填空题和一个计算题,满分就稳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你没有数学假期作业,你准备干些什么呢?”
“ 我的语文成绩不行,作业可多了!语文老师给我安排了好几本课外书,还有假期作业和好多几篇作文呢!还有……”
“哦,这么多语文作业?你的这个暑假就惨了嘛?”
“就是啊!”
“语文成绩怎么会没有上去呢?问题出在哪儿?”我进一步的追问。
那边有会儿的沉默。或许是在做进一步的梳理。或许是有些难以启齿……
平时有些内敛的玲,原本语文成绩还不错。在一次自习课上,她和同桌琳因为一个阅读作业题而起了争执,被语文老师给误认为他俩是有意违反纪律。被罚抄了好几篇的课文不说,还把他俩的座位给调到了最后排的位置。
玲对语文老师这种处理方式非常的不满意,但又不敢当面和老师讲清楚。只能把闷气往肚子里咽,还经常的把这种不满的情绪带到了课堂上,用抵触的方式来对待语文的学习。结果呢,在课堂上经常的分心走神,甚至开始讨厌语文课。因此,语文成绩也就一落千丈。老师焦虑,家长也非常着急。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总是把好的教育理解为与学生“斗智斗勇”。赢了学生,但没有赢得学生。总是把各种惩罚手段作为治愈班级孩子成长的良方。殊不知,这样的“斗智斗勇”却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拦路虎。
其实,斗争就是一种精神内耗。既破坏了师生关系,也消耗了自我的能量。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双方精神上的紧张和痛苦。不仅不益于学生成长与进步,也不适合与师生关系的发展与相处。因此,这样的斗智斗勇,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在数学课堂上,我很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主张彼此的成全才是该有的教育,把好教育定义为彼此的尊重。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课堂教学,我总会理性的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不让结果留下遗憾。很多时候,我都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思考教育该如何去发生。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得与失。经常和学生一起玩游戏,搞劳动等等,了解孩子们的心声。他们想要写什么?他们最忌讳什么?我都要去做认真的分析和思考。以最大限度的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当然,他们遇到了问题,也会坦诚布公的和我交流。这样,他们不怕我,也不会远离我,关系处理就非常的愉悦。
有时候,我看见老师们在办公室里和学生的那种剑拔弩张的样子,那种针尖对麦芒的针锋相对,而老师总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上提要求的师生关系特别担忧。每每这时,我就会想:如果放下教师的权威,选择相信孩子,选择和学生站在一起,大家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进步,那会是怎样的一片天地?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如果教师能够找到打开这个秘密的钥匙,必然就会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教育没有如果,唯有心与心的交流才能缩短教育的旅程。将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育发展的突破口,愉悦心情。既能够成就孩子,也能够疗愈自我,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