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三角困境在过去一直是业界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前仆后继的公链项目总想通过不同架构的设计试图跨越这道鸿沟,并成为所谓的“以太坊杀手”。然而事实是残酷的,这么多年来以太坊一人之下的地位从未被超越过,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也依旧牢不可破。那么究竟是否存在一种方法为公链补足其缺口,以填满不可能三角?Mustafa Albasan对于模块化区块链的想法正是萌芽于此。
模块化的起源
模块化区块链的诞生源于两篇白皮书,2018年时 Mustafa Albasan 与 Vitalik 共同撰写了一篇名为《Data Availability Sampling and Fraud Proofs》的论文。该文描述了一个通过允许轻客户端接收并验证来自完全节点的欺诈证明,以及设计数据可用性证明系统,减少了链上容量与安全之间的权衡,从而在不牺牲安全和去中心化的前提下,解决区块链的扩展性。
接着在2019年,Mustafa Albasan 撰写《Lazy Ledger》的白皮书时,详细介绍了一个新架构,其中区块链仅用于排序和保证交易数据的可用性,而不负责交易的执行和验证。该架构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区块链系统的可扩展性问题。当时他把这个称之为“智能合约客户端”。
而智能合约的执行则通过另一个执行层在这个客户端上执行,这便是 Celestia 的雏形。之后Rollup的出现,使得这个构想更具确定性。因为 Rollup 的逻辑就是离链执行智能合约,再将结果汇聚为证明上传至“客户端”的执行层。
通过对区块链的架构以及新扩容技术进行反思,他定义了一个新范式,并将其称之为“模块化区块链(Modular Blockcha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