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问题:育儿绕不开的坎
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有时会为了一点点小事就闹情绪:一件事情不按照他的预想去做,就崩溃大哭;和小朋友们玩的好好的,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玩游戏输了,就摔东西、发脾气;害怕尝试新事物,有畏难情绪……
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会在心里理所当然地给孩子贴上脾气差、输不起、极端、胆小的标签,甚至在心里想到了孩子未来性格缺陷、不受欢迎、逃避困难的画像,然后顾不得其他,对还陷在情绪中的孩子一顿讲道理、说教,甚至严厉批评、禁止孩子发脾气。
确实,许多成年人的性格特征都可以追溯到孩童时代,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脾气、情绪问题形成的原因,更是要追溯到家长以往对待孩子情绪的态度与行为。
一味地忽视或打压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去和孩子一起面对、接受并调节情绪,还想要培养孩子的“情绪力”,根本无从谈起。
许多家长没有看到——孩子发脾气时,正是父母培养孩子情绪力的最好时机。所以,不要再把孩子的情绪当做洪水猛兽,耐下心、慢一点去引导与培养,下一次,你就会发现孩子在面对情绪时会做得好一点。
那么,如何抓住机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呢?3月9日,童彤老师在桔洛家长研习社专题直播课上,与家长们详细分析了孩子的情绪培养关键期,以及如何在不同时期有侧重地培养孩子的情绪,并给到了家长自我情绪管理的工具箱。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童彤老师直播课上的干货内容吧!
孩子的情绪培养有“关键期”
不同年龄段,培养孩子情绪管理都有不同的任务:
0~1岁,无条件接纳孩子情绪,建立安全依恋
这一阶段孩子只拥有基本的情绪:悲伤、快乐、惊讶、恐惧等,孩子的情绪也只能通过哭、笑来表达。当孩子有需要时,就会产生情绪:孩子哭是因为饿了(喂奶),或身体不舒服(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或是情绪问题(及时安抚,接纳孩子的情绪)。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指出:早期抚养人对孩子的需要回应的及时与否,会影响孩子对外部世界的信任程度。
如果家长对孩子很多需求都没有反应,放着不管,就会导致孩子对外界的不信任——这种对亲密关系、对他人的不信任感,将会延续孩子的一生。
家长早期的养育行为,对孩子的认知、性格的形成以及情绪力,有着直接影响:
版权归桔洛家庭教育所有,侵权必究!因此,这一阶段家长要做的,就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情绪,建立安全依恋,这对孩子未来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不可逆的影响。
2~4岁,理解并引导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2岁左右开始,孩子步入自我意识敏感期,也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逆反期”,常常说“不”,开始分辨“你的”、“我的”等概念,这时的孩子们完全以自我为一个中心点,通过逐步建立对外界特定物品的所有权,去确认自我的位置,和“势力”范围。
可以看到,3岁之前的孩子都不太爱分享,他们常常会说:这个玩具是我的,不给你玩;这些好吃的是妈妈做给我的,不给你吃。这些行为被家长判定为“自私的”、“不会分享”的,并且在有的时候要求孩子去分享——这就成了这一阶段孩子常见的情绪“爆点”。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方面更容易呈现冲动性,感情起伏大,“愤怒”的情绪多。
因此,父母需要掌握一些应对技巧,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尊重孩子的想法并且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当然,接纳情绪不等于接纳孩子的行为,家长也要适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规范孩子的行为,教会孩子合理地宣泄情绪。
5~6岁,引导孩子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5~6岁是培养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时期。大脑的不断发育,特别是大脑中杏仁核与前额叶的发育,为5~6岁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杏仁核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的脑区,而前额叶是控制情绪冲动的脑区,它从2~3岁开始发育,一直持续到6岁达到高峰,之后发育趋缓。
5~6岁儿童的语言能力不断发展,能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他们可以借助言语向他人表示自己的情绪,并寻求支持,以此来缓解消极情绪引发的心理紧张。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开始萌芽并发展:3~4岁以后,儿童逐渐发展出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但仍不明显,5~6岁的儿童大多具有一定的情绪控制与调节能力,但仍需成人的指导,才能逐步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
这一阶段,家长要会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并耐心倾听,给到孩子真诚温和的回应,并通过一些工具来帮助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
7~12岁,帮助孩子反思自己的情绪
7~12岁是孩子情感智力的巩固期。孩子需要进一步提高自我认知,明白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动机,能够管理自己情绪表达的方式,了解自己情绪表达的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提高换位思考能力以及交朋友的能力,这些都离不开孩子比较好的反思能力。
版权归桔洛家庭教育所有,侵权必究!
情绪管理实用“工具箱”
擅于借助多种素材引导孩子:
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适合陪伴2-3岁孩子阅读,教会孩子认识情绪,看见自己的情绪。
绘本:《输不起的莎莉》,适合陪伴3-6岁孩子阅读,教会孩子拥有“体育精神”,正确看待输赢,控制自己的情绪。
电影:《头脑特工队》,适合和4岁以上孩子一同观看(注意控制看电视的时间哦)。脑洞无限大,有创意有逻辑,有欢笑有温情,通过缜密的剧情与生动的动画,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反思情绪的同时,也可以带领家长重新审视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色盘: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带孩子每天进行情绪打卡,聊聊自己当下的情绪与原因,还可以尝试着画出每天情绪波动的曲线。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个他人的情绪,正确命名清晰,并找到情绪背后的原因,提高自我意识。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方法,这既是对孩子的情绪认知启蒙,也是高质量的沟通方式。
冷静角
在家庭中制定“冷静角”规则:冷静角不是惩罚,而是当自己觉得自己有负面情绪了,需要冷静的时候,可以自动在冷静角冷静。父母可以首先使用,给孩子做示范。如果家人觉得你的言行需要去冷静角,也要采纳他们的要求。冷静后可以离开冷静角,也不要忘了和家人聊聊之前的情况。
冷静角里可以放一些帮助冷静的工具,例如镜子、沙漏、万花筒、八音盒、玩偶等。
家长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大怪兽”
情绪温度计
家长要锻炼自己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的能力,留意关注自己的“情绪温度”,当情绪温度计亮黄灯时,还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但红灯亮起,家长一定要先察觉到自己情绪要失控了,接着尝试去控制情绪。当自己的情绪被孩子激起时,要时刻提醒自己“控制,控制”,“亲生的,亲生的”。
情绪回收站
家长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妥善处理孩子的情绪。当情绪温度计报警时,家长要先行离开现场,不要和孩子硬碰硬,可以去喝杯水、听听音乐,稍微运动一下,等情绪平复后再处理问题。
注意:离开时,要告诉孩子,自己只是离开一下,等一下就会回来,不要让孩子误以为自己被抛弃了。
育儿“魔术语”
可以将桔洛家长研习社21天育儿“魔术语”中的两句,在一些生活场景中运用起来:
“不管怎样,妈妈都爱你”,当孩子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发脾气,做出不合理的行为时,家长在指出孩子错误行为,帮孩子纠正的同时,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妈妈都是爱我的。
“妈妈爱你,但是妈妈不接受你……的行为”,这句魔术语可以用于指出孩子的不良行为,也能让孩子知道,妈妈对我的爱是无条件的,与我的行为无关,这有利于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塑造与核心力量的形成,也能让孩子更有能力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除了以上内容,童彤老师还引用了哪些有趣的案例,提供了哪些方法与工具?如果家长在早期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孩子的情绪,发现孩子的依恋类型是不安全依恋,比如孩子回避问题、畏难、容易焦虑等,该如何补救?
更多内容,欢迎收看直播回放!还可以在评论里留下您常常遇见的情绪问题,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解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