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印寺游记
密印寺游记
密印寺游记
密印寺游记
密印寺游记
丁酉金秋,承友春阳盛邀,三五昔时师生得聚于沩山小镇。
宾客相逢,觥筹交错,杯盏尽欢,放浪形骸,兴而忘忧,车劳丹顿之感自释。
饭后余兴,莫若素日陋习,不宜相倡,未及言表。
是夜,故无话。
静谧睡自安,不觉已拂晓。
匆促洗漱,早毕。
心怀仰慕,立赴密印寺游览之途。
居所与寺庙相离不远,数里之遥。
远视毗卢峰,一尊千手佛像,巍然伫立,似踏云缓缓而来。
恰晨日初升,自天际之间喷薄而出,映射于佛像之上,金壁辉煌,眩目肃然,如得佛示。
观四遭徽式民居,檐台耸立,青瓦白墙,
路侧银杏金黄缀满枝丫。
听丛林鸟啾争鸣,闻丹桂清香,空气清新,正惬意处,已至寺前。
寺前空坪,麻石规整,罗列于地,周遭辽阔,略百余亩。
四则植以桂树,十步余远一株。品种迥异,金黄洁白,正值盛绽,星星点点,满场飘香。
立于坪央,两边返顾。山顶佛像,寺庙,牌坊,拱桥,小佛像,一泻而下,首尾相衔,自居同一轴中线,山,地,桥,湖,可谓巧夺天工。
仰观千手观音,手执柳枝,慈眉顺眼,目含悲悯,俯视苍生大众,望者顿生敬畏之心。
山门砖石结构,彰显庄严。
左右门楹,各著一联曰"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正上方横联则为“般若道场"。
探寻心切,不及细究,即入殿门。
入目即见一巍峨建筑,居中为密印禅寺,左为报恩寺,右为万佛殿。
三者毗邻而建,高九丈余,重檐翘角,内外三十八银柱,色洁晶莹,上覆赤金琉璃瓦。
殷勤主人早已备好香烛,人持一份,因早之故,游客甚少,入得寺庙,竟拔得头香之筹,甚欢。
秉香执烛,三叩九拜,各许夙愿。
礼毕。
迈入殿堂,环顾四壁,见贴金佛像镶嵌入墙,神态肃穆,金光灿烂,目眩不已。据闻其上有纯金佛一座,若能识之,必因缘殊胜,五福加身。奈吾愚钝,虽睁目力辨,终不识其云。
出殿右侧,见一千年古树挺拔伫立,树大七围,高十丈有余,树冠散开如盘,萌地亩余。细辩竟为罕见白果灵树,最奇之处,在树干间又长出黄檀树一株,枝繁叶茂,慰为壮观,当地俗曰"白果含檀"。
"亭亭古木影森森,中有桷檀更十寻。此日向荣花烂漫,天教欣惕祖师心”。――清.陶之采。
枝丫之间缀满求福之红缎,微风拂来,红黄青绿,杂然相间,历久弥坚,见证岁月,催人嘘叹。
绕古树一圈,顺廊而行,见禅房数间。门上方书毛泽东留宿之居。入其内,见一古朴方桌,老凳两条。据闻毛主席曾于此桌作词一首: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乏清山失。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归国谣。
吾等难猜伟人昔日心境,难体其意。但附风雅,坐上留照一张,以沾仙气。
续入内,见开山祖师灵佑禅师相一张悬于墙上,宝相庄严,仙气飘然。
顿敛嬉戏,心怀虔诚,三揖请安。
跨出厢房,便见登山之口。见一石壁,上书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应该好好保护起来"。落款;毛泽东。
料思古寺能存如斯,幸得伟人庇护。
登上山阶,三十三阶为一层,自下至上估摸三十几层。幸台阶平缓,一层之上即有一平整之坪,可稍事休憩。
登至半山,纵凉风袭面,亦汗流颊背。老夫聊发少年狂,脱下外套,一路小跑而上,然不过三层,便步履蹒跚,小腿发软,气喘吁吁。心生谓叹,廉颇老矣……。
终至山巅,见千手观音之像矗立于莲台之上。
佛像庄严,佛光普照,雄伟壮观,我佛慈悲,无言可形。
唯怀虔诚之心绕佛而行,见一列众相观音环成一圈,音容各自相殊,栩栩如生。
立于佛前远眺,群山皆收眼底,美景仍在人间。
与佛相论,荟荟众生,益觉渺少。
游观为感;
抛凡世喧尘,体历史厚重。
觅心灵静逸,寻佛恩浩昭。
空性即我 , 我即空性。
心生法生, 即空即有。
愿顿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