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年终总结时,你关联的内外对象,以及他们的期望。接下来,我们就能继续往前走,解决另外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输入,二是活动。
【输入的来源】
同样,输入有两个来源:内部和外部。也就是,对于年终总结工作,你需要获得哪些输入信息,才能帮你顺利完成年终总结。
首先,列出内、外部输入来源的清单:
上级、平行部门……
然后,对着清单上的人,问:在年终总结过程中,可从他那里获得哪些输入信息:
上级:过去一年工作的评价,未来一年工作的要求;
上级的上级:工作方面的要求,你不要去了解,因为那是你的领导应该关心的事。那是什么呢?哦,人生指引,成长建议;
外部周边:过去的评价,未来的期待;
内部周边:过去的评价,未来的期待;
员工:过去工作的看法、未来工作和个人的想法;
当你把上述内容列出这些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年终总结的过程,输入信息,突然之间,变得极其丰富、琳琅满目。已经不再是你一人的闭门造车,而是大家共同的思想盛宴。有了这么多,足以做出一桌丰盛、美味的菜肴。
【活动设计】
整个年终总结活动的展开,分三段:总结前准备、总结实施、总结后整理。
总结前准备,是整个年终总结,顺利进行的关键,包括数据和信息的获得、分析和整理、总结过程的步骤规划。
总结实施,因为有了整理的结果、总结过程的步骤规划,就变得极其简单了,按照对应的输出对象,一一沟通。实施中,对着查检表,一项项的来(对着查检表一项项对着执行,看起来很Low,但也发出了清晰的信号:你非常认真)。
总结后整理,要点是反馈。未来一年中要执行的事项,列入年度计划,安排时间、责任人和跟踪人,并正式反馈给总结对象。
【总结前准备】
P1搜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输出报告
对于工作,你可以搜集三个维度的数据:
1、 工作的结果;反映你工作成果的数据,也就是为公司经营所作的贡献。如关键产品的客户投诉下降、总体质量成本的降低等。
2、 工作的过程;反映我们日常所管理的主要工作过程,其有效性和效率如何?如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异常发生处理的效率
3、 基础的能力:支撑我们质量管理的基础能力,或者人才梯队的培养状态。
获得的数据,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价:
一是指标达成,这是相对静态的角度,对比目标和成果,评价过去一年,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指标趋势,这是连续动态的角度,盯住几年来的趋势,看工作结果是否越来越好、过程控制是否稳定、人员能力是否越来越高,评价管理工作的延续性。
P2搜集团队成员的想法(这是大家的总结,不是你一个人的总结)
采用研讨方式。准备白板纸、马克笔、安静的空间,配上咖啡、水果,绝美!
分别思考,分享:
1、 过去的一年,我们做了什么?
2、 过去的一年,你最开心的是什么?
3、 过去的一年,你最遗憾的是什么?
4、 过去的一年,你有什么收获?
5、 对于未来,你有什么期待?
P3 总结过程的步骤规划
有了输出、输入,相当于菜谱已定、原材料已经切洗、加工完备。现在,我们就针对输出中,具体的总结对象,一个个规划,规划实际的总结过程的步骤。
以上级为例(面对你的上级,如何进行总结)
找到输入、输出,检查当前状态、列出对应的活动,然后排定顺序。
如领导关心的“你做得怎么样”:
当前状态:已完成分析;
还要实施的活动:整理书面报告、报告工作成果
再比如:领导对你工作的评价:
当前状态:未沟通
还要实施的活动:征询评价
示例如下:

接下来,针对以上活动,排出总结过程的逻辑顺序,示例如下:

最后,整理出活动实施的检查表:

【实施总结和总结后整理】
接下来,就是找到具体的总结对象,进行年度总结了。带上三样东西:书面报告资料、《实施检查表》、笔记。笔记建议分三栏:反馈、期望、你的处理。
对于对方提出的建议,反馈自己的方案(哪些已经规划好了、哪些要回去再规划)
初步约定后续反馈方式。
总结后整理:形成书面的工作计划,反馈总结对象。
对于内部员工,可以采用召开部门工作启动会议的方式,既有仪式感,又能进一步统一思路、开启年度工作。
一句话,在总结后的动作,预示着新的起点已经打开,让你的领导、客户放心,让你的团队开心,而你也能安心投入,新的战斗!
至此,年终总结,完美收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