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与咨询是一个特殊服务性行业,它所销售的不是有形的产品,而更多则是无形的思想、技能、方法学,因此培训咨询行业属于智力产业,应该属于知识产业的范畴。
作为咨询培训师,当项目结束之后,最重要不是交给了客户多么详备的方案、模型、工具,而是让客户领会管理的思想,学会使用管理的工具和模型、方法学。因此,对于培训咨询的组织和个人来讲,很难让客户直接感知为其所带来的贡献,及贡献所产生的价值。所以,当我们步入了这个行业,我们就应该孜孜不倦地探寻和解答这个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培训咨询组织和个人才能存在,也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
当面对客户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想到三个问题:为什么做培训咨询?培训咨询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培训和咨询对企业的影响是什么?当步入培训咨询行业中,那么我们就必须深入分析和解答这三个问题,并在与客户实际交流与沟通、实践、体悟中,实践出真知。作为培训师和咨询师往往对于企业来说是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因此很多的咨询师和培训师一出校门就投入这个行业,缺少了在企业当中的历练,成为了一个纯粹的旁观者。德鲁克先生自谦自己为旁观者,但是德鲁克先生在通用、ibm等大型企业保持紧密联系,虽然是旁观者但是却一直没有旁观。
因此,对于培训组织来讲,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学会用管理的语言沟通,要清晰地了解和认知你的客户,包括战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全面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看到客户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分析出客户的需求,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企业为什么做培训咨询?
作为培训和咨询组织机构,首先思考如何定位,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位置决定了态度,态度决定了结果。很多咨询和培训组织往往一厢情愿地扮演“医生”和“老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居高临下的位置,在他们的眼中企业是身患重病的病人和幼稚的学生,这是很可怕的观点,也是最致命的失误。因为,从“医患”角度出发,会让客户产生距离感和隔膜,从“师生”的角度也并不让人信服,会让企业觉得不过尔尔,从而在咨询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鸡同鸭讲,没有达成有效地沟通,更不利于达成双赢的合作。
作为企业管理者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是有一定的认知和感触——“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度差”、“员工专业化技能差”、“员工职业化水平低”、“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不够”等现象都是企业存在的通病。其实作为一个组织,不管是成熟还是不成熟的,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完美的组织是不存在的。在与客户沟通时,一定要认识到这并不是客户存在问题,其实咨询和培训组织也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给自己定位的位置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如果定位低的姿态,则会让客户感觉就是一个掮客和市侩,只是在兜售而不是传授,进而质疑培训咨询的能力不够专业,客户抱着一种“施舍”的心态进行沟通,或者只是借着外人的嘴表达出自己想说而又不方便的说的话,因此管理者对提供的培训咨询的解决方案并不信服,往往是钱弄到手,却丢了人格和尊严,在中国很多的培训和咨询组织都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已。而有的时候培训咨询组织的过高姿态,往往将其神化,则会让客户产生厌烦心理。而高姿态下提供的培训咨询解决方案往往是大众化的,没有针对性,太过概念化,给人“一种药包治百病”的感受,同样缺乏说服力。
因此,咨询培训组织在与客户的沟通中,自身定位应该是战略伙伴的关系,是一种跨界合作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与客户建立平行沟通的关系,使得客户认知到培训咨询组织所具备的专业性服务,针对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与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培训咨询,以支持企业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培训咨询行业日益发展、壮大,在这个新兴行业不断向前迈进的同时,各个培训机构的鱼龙混杂。作为一个优秀的培训咨询组织应该本着兼容博纳的OPEN心态,学习西方优秀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工具、方法学,结合当下中国国情,融会贯通、去伪存真、优化创新,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管理的新路。
培训咨询组织的管理者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不是最大的培训咨询机构,我们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一定是最适合的。我们是最具实践力和纠错力的组织。我们愿与企业共同分享管理经验,在不断的沟通与合作中,基于企业的战略愿景与未来发展,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培训咨询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也就是咨询培训组织自身的价值与贡献。管理大师德鲁克《卓越成效管理者》中管理者应该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需要以贡献来衡量的,管理者对企业的贡献在于三个方面:直接成果、树立新价值观及对这些新价值观的重新确认、培养企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作为咨询培训组织,我们是旁观者,更加透彻地审视企业的发展与规划。因此,我们也要为企业带来成果与价值。
从狭义理解,培训咨询为企业带来的直接成果无非指给企业带来的解决方案、评估结果、课程体系等,但这种表面、概念化的成果难出新意,却给企业厌烦的感觉。最近在与几家企业高管沟通过程中,他们表达出了这样的疑惑:培训现场很激动,回来想想仍然很感动,但是在工作中却一动不动。其实这样的培训是成功学模式的通病,往往展示给人是最美好的一面,而这一切都是生活在一个几乎很难存在的真空环境,在参加了几次这样的培训之后,笔者也不禁感慨中国的培训不是在帮助人成功,而是在误人子弟。企业最希望看到的直接成果是通过一次培训达到改变人的意识和行为的效果,但这种成果几乎是不能达到的,因此作为培训咨询师应该懂得自己不是救世主,你并不能改变组织和人。
作为管理与咨询顾问组织,我们应该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应该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和选择,而不能先入为主,以自我的价值观衡量他人及事情的对与错。做培训咨询更不能以自我的价值观去度量企业的培训咨询的需求,而应站在一个倾听者的角度,真正了解企业的培训需求,然后引导和创造企业的需求并满足其需求。
培训咨询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改善一个问题。培训咨询组织所提供的直接价值不是改变,而是通过培训咨询介入到管理中,将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归纳,帮助企业达到自身的管理水平的修炼。没有任何一次培训咨询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这是绝对不是托辞,而是本着做培训咨询的良心的话。做任何一件事情和事业,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改善、提升,因此需要我们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彼此都应该坚持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培训咨询组织所追求的是一种合作,而不是片面的利益。帮助企业解决员工同企业间的目标偏差,基于双方的认知、沟通、理解上,协助企业完成每个阶段性目标,进而达成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
培训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培训和咨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和系统,绝对不能将两者分割开来。而目前在中国确实很奇怪的事情,培训公司不做咨询,咨询公司不愿意做培训,这样貌似很清晰、科学的分工,却反映出这样市场的不成熟和不理智。因为培训需要咨询来引导,而咨询需要培训来改善,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创新培训咨询的服务理念,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开发和创新咨询培训的经营模式,推出咨询式培训和培训式咨询。什么是咨询式培训?咨询式培训是通过梳理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按照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推荐不同侧重的培训咨询给予支持。那么什么又是培训式咨询?培训式咨询是将企业的发展目标细分成不同的阶段,针对每个阶段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由给予转变为共同学习,双方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咨询培训在影响企业的同时,也使得我们自身受到了影响,并能够从中得到成长,积累经验,与企业相互支撑,共同创造价值。无论两种服务是怎么样的模式、方法学、解决方案,其实都是奔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初衷,只有这样才能够更贴近你的客户,更了解他们,否则陌生人对于陌生人的影响是很难通过正常的途径来解决的。如果想解决的话,那么就会通过另一种方式——造神运动,很多组织和机构往往把自己的培训师、咨询师神化了,让那些所谓的大师和专家几乎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因此神和人的对话基本就是对牛弹琴,这绝对不是企业的悲哀,而是培训咨询界得悲哀。
一次培训咨询带来的影响往往是有限的,坚决反对那些大而全的解决方案,就像春晚一样,本来是一次中国人年夜里精神晚餐,主题就是团聚、快乐,但是当塞进了很多东西之后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招来一片骂声也是理所当然。因此培训咨询组织千万不能把自己塑造成无所不能的,应该聚焦于自己最具优势的方面。其实,目前培训和咨询市场的不成熟就是往往在推包装之后的课程,这个课程是针对很多的需求,因此也就很难去真正解决问题了。
对于企业来讲是提高其员工的素质,促进其实现其发展目标。对我们自身而言是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培训咨询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形成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具体到培训咨询产品上,研发独特的解决方案体系;形成优质服务品牌,提升服务意识与不断做好流程改善。进而发展成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左膀右臂,同时将培训咨询的成果转化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绩效,从而使咨询培训组织与企业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确定共同发展的战略关系。
因此,作为培训咨询师应该扪心自问,我们能够带给客户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我不敢用“改变”这个词语?其实我们不敢奢求自己的努力会带来改变,企业的变革是源自于企业组织内部的,是企业自发自觉的意识和行为,而绝对不是外力可以改变的。而且这样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沟通过程,是企业与相关利益者:员工、客户、股东、行业、社区、社会的沟通,其出发点往往是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管理是一种实践,知易行难,作为咨询培训师,我们应该是与企业在路上的同路人,做知行言合一的管理实践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