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看似是张口就说的简单事儿,实则不容易。想成为一个健谈的人,善于说话,也会说话,你需要知道一些招数。马徐骏本来是一个不善交流、甚至有交流障碍的人,现在出了专栏,今天他和我们分享他的心得和招数,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健谈的人。他是演说达人,不仅告诉我们积累素材、增长见识的方法,如何一开口就能即刻成为别人眼中有见识之人,还教我们怎么把得到的知识转化为谈资,表达出来。
从三个方面开始谈:
突破自我:很多人号称有交流障碍,见到陌生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其实你不是不会说,是不知道怎么说、什么样的方式能快速帮你打开话题,化解尴尬。
学会套路:交流有一些简单易行的套路可以遵循,不管是跟老板同事谈话,还是跟喜欢的人聊天,学会套路,举一反三。
搜罗谈资:什么样的内容能够引起别人的兴趣,这些内容该如何搜罗?怎么把它们变成自己的。
有些人天生就更外向和愿意交流,但这并不代表他健谈,更不代表他说的话有料、有趣、有价值。更有很大一部分人内向、羞涩、说话费劲,其实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交流顺畅、有趣健谈相关重要,善于沟通也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而成的。就像著名的科学家霍金,他都可以和别人很好的交流,所以只要你有这个意愿,再加上后天的练习和技巧,就可以和别人滔滔不绝的交流和聊天,成为一个健谈和有趣的人,就能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和核心,那么该和别人说什么呢?怎么样成为有谈资的人呢?
1、阅读,看很多书
2、和别人吃饭,多和有趣好玩的人吃饭聊谈,可以在饭局上得到很多的谈资,学到很多,也能对自己思维的更新带来好处、带来很多的灵感。
3、模仿,找会聊天的人,比如打开“得到”,对他们的内容进行模仿,特别要学会讲故事,这是一种重大能力,会聊天的人都是会讲故事的人。
这个时代,除了知识分子,你还可以做知道分子,各个行业都有所涉猎,要成为杂家,什么都要懂一点点,这对你的跨界工作能力非常有帮助,这样更容易成为行业翘楚。
有用的东西,什么都看什么都记,这对你增加谈资很有帮助,本来,老师就兴趣广泛,这些名刊,本来没时间去读,现在成为了他的工作。名刊的分析特别有深度,让你及时获取一手的信息,它能扩展你的眼光,让你成为一个更健谈的人。
重新评估知名大刊的意义和价值
现在太方便获取信息,而忽视了从杂志上去获取。很多杂志的封面很有特色,很值得关注,如著名的《时代周刊》,用人脸作封面,很多人都以能上时代的封面为荣。但有两期的封面上没有人脸没有图,只有纯文字,1966年第一次出现,封面上的文字是Is GOD dead上帝死了;第二次出现的文字是Is truth dead真相死了,这些大刊关注的话题的敏锐度相当高,请了专业人士做分析,做深度的报道。
《新闻周刊》善于做深度报道,有一篇报道叫女人过40岁之后找到真爱的概率和被恐怖分子袭击的概率相同,这本杂志在做深度报道方面非常厉害。有一句话叫意图胜千言,不看里面的内容只看封面就很有料。如《纽约客杂志》,它用素描或漫画的形式做封面,它今年4月最新一期的杂志封面,讲人工智能和医生的话题,封面的素描像是四个女性,在手术台前拍照,然后把相片上传网络,引发了女医生对这个杂志的指责和维权,影响力相当大,这些杂志在西方世界影响很大,这些杂志的深度报道、权威感,给你引发的思考是别的一些小文章替代不了的。
怎么利用世界顶级杂志
说一个“听了这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问题,很多人会听道理,但听了又不会讲,也不会运用,那我在什么场使用呢,自己也在得到里订了好几个专栏,经常学习经常听一听,告诉你三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第一个,某次聚会,想带老婆去法国玩,老婆不想去,说世界太乱了。我就说了斯诺登,你们如果不能去法国旅游,就要怪斯诺登。新闻周刊深度采访过斯诺登,他破坏了棱镜计划,本来FBI可以掌握恐怖分子的信息并有效去管制,他一曝料,棱镜计划被破坏,反恐战争受到影响,法国人不再感到安全,其实追根溯源,源于他的爆料。当时大家就一起讨论,到底要自由还是安全,这个挺好,在朋友聚会时,对于同一个问题,你能说得更多。
第二个,全世界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宅,戴个虚拟眼镜,没事就网购,这是年轻人面临的一个问题,90后是用四个手指玩手机,这反映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追求更快的反馈和更爽的感觉,你要去考虑整个世界的文化趋势,这对你的品牌是非常有影响的。
第三个,我看科普类的期刊,可以帮到父母。父母很容易相信朋友圈的一些东西,如养生、喝八杯水等,顶级期刊里面说了碳酸饮料的问题不是让你得骨质疏松而是糖份太多,用最新的研究说服他们,有最权威的杂志作背书,怎么正确的喝水,用正确的方式告诉父母有用的东西,让他们远离没有根据的言论。
这三个例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使用场景,怎么去使用世界顶级杂志。
当你考虑一件事情该做不该做的时候就去做,我们相信科学的力量、探索,以及会讲故事就可以改变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