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经周游列国,曾经困于陈蔡之间,曾经颠沛流离,甚至“惶惶如丧家之犬”,到最后只能以教书为生。
那么只能说,他的学说、主张是阳春白雪,而各国君主只喜欢下里巴人。以后见之明,或许是这样;可当时的情形呢?
看看差不多是同时代的邹衍吧:他所到之处,各国君王亲自迎来送往;燕昭阳拿扫帚在前扫地,以免邹衍踩到脏东西;邹衍的信徒数以万计,走到哪里都受到夹道欢迎。
为什么当时的人们对待孔子和邹衍会走这么大的差距呢?
他们的学说是否切合实际,恐怕是主要原因。
但是,孔子的学说提供了一个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模型,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远景目标,最终得到了肯定。
需要强调的是,我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系辞》等文章中;我不赞成三纲五常等那套东西,讨厌那些腐儒对孔子学说的改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