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艾宾斯浩的记忆规律,学生的短时记忆容量为5-9个单位,所以教学时切记勿要整板生字呈现。更不要以这种模式教学:
第一步,借助拼音,学生自己拼读。
第二步,个别反馈读,难读的字正音(通过小老师带读等形式)。
第三步,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自由读、同桌读 全班齐读等)。
第四步,说一说记住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所指的方法基本是“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机械认识字形的方法)
第五步,再个别认读生字(随机抽读生字或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这种强行灌输式的识字教学,容易打击学生识字的兴趣与热情,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破坏汉字之间的逻辑与意义。
学习汉字的顺口溜:
学汉字,不孤立,常联系,一个带一串。
比如学习“水、川、泉、涧、溪、河、江”这7个和“水”有关的生字,若一个一个孤立地教,学起来就会比较辛苦,而串成一条汉字链,学生识记起来就简单有意思得多了。
教师可以先把甲骨文的川”与甲骨文的水”作比较,引导学生明白“川”两旁的折线表示岩壁耸立的两岸,中间的虚线表示急湍的水流;“水”中间的折线像崎岖凹凸的岩壁,两边的虚线像流泻飞溅的样子。
教师可通过示范简笔画再辅以讲解:在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小沟叫“涧”;山涧在地面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叫“江”。学生看着简笔画,识记着相应的汉字,自然而然地将这这些汉字存在记忆库中。
网友评论